课程教学有关本科论文范文 跟高等特殊教育院校的美术欣赏课程教学分析和反思方面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课程教学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高等特殊教育院校的美术欣赏课程教学分析和反思

文/陆艳艳

摘 要:作为高校审美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欣赏”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们提升自身的品味和创意,对学习和理解艺术专业课程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培养对美的认识、感受和欣赏美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关键词:高等特殊教育;审美教育;美术欣赏;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 5年度江苏省哲社科一般研究项目“聋人高等教育中的审美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2015SJB296)科研成果.

中国高等特殊教育的专业和课程设置主要依据不同障碍类别的特点,由于聋人主要依靠视觉来接受外界信息,艺术类专业就成为招收听障大学生的高等院校最重要的设置专业之一.因此,作为高校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欣赏可以成为最好的切入点,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们提升自身的品味和创意,对学习和理解艺术专业课程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培养对美的认识、感受和欣赏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人生观.笔者通过近几年的实地考察,教学观摩,问卷调查、师生访谈等方式,考察了高等特殊教育院校的美术欣赏课程的基础理论和教学模式,旨在探索如何形成符合特殊需要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美术欣赏课程教学方法.

一、受教育主体的特点

作为教学计划的第一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是教师确定具体教学目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听障学生主要是指听力受损的学生,由于听觉障碍使他们的身心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与外界的交流不足,也导致了他们对事物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再加上我国特殊教育起步晚,师资不足等问题,聋人大学前教育相当薄弱,文化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与普通高校的健听生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听障生可能要比后者多花三、四倍时间才能消化同样的知识内容.不过,因为生理代偿功能和补偿规律,听障学生的视觉比普通人更容易受到各种色彩的刺激,也更能掌握面部表情等外部肢体语言.因此,在“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比如,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听力受损情况,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水平,学习能力和态度,等等,才能更加有效地制定出适合学生实际情况、有利于他们发展的教学目标.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确立课程的教学要求.

二、“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目标

“美术欣赏”课程是高校美术课程体系中的基础理论课,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古代、近现代和当代的中外美术史发生发展的脉络;并基本掌握每个时期有代表性的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流派、重大艺术事件,等等,尤其是涉及到艺术家的生平、创作道路和历史贡献以及各时期艺术种类、材质、绘画理论等方面的知识.总而言之,“美术欣赏”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系统掌握美术的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感受不同形态的作品所表现出的思想、情感和魅力,提高艺术素养,陶冶思想情操,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而课程的难点则在于美术史的内容浩瀚,头绪纷繁,问题众多,时间跨度长.而艺术教学中长期以来都存在着“重技轻理”的偏食现象,由于与现实的生活相差太远,老师在授课时容易偏重于书本知识,缺乏应用,教材的趣味性比较差等等问题让高校的美术欣赏课程教学没有收到应有的成效.

三、“美术欣赏”课程的课堂教学

因为“美术欣赏”课程是在大量广泛地认识优秀艺术作品的基础上,逐渐提升学生感知美和理解美的能力,进而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因此,几乎所有大学都会开设“美术欣赏”公选课,它成为了最为普及的大学课程之一,也是实施大学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今的听障大学生基本上和普通的“90后”健听生一样拥有比较现实的价值观,尤其聋人高职教育着重培养的是实用技术型人才,所以很多人对学习美术鉴赏等美育教学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种课程通常要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积极改善理论课堂的沉闷气氛,把书本上形式化的、抽象化的概念和风格变得生动有趣,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优秀的特殊教育老师的课堂教学一定会善于运用生动直观的手语和表情来剖析艺术大师的作品,而且在讲解艺术的同时,又要分清主次,大胆取舍,保证逻辑思维和严密性,并做到深入浅出.比如,在介绍达芬奇的不朽名作《最后的晚餐》时,首先要完整仔细地将故事发生的背景告诉学生,然后请一组同学上台来进行模仿表演“最后晚餐”的情景,让他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氛围,借此对这件作品留下深刻印象;在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画家丢勒的版画作品《忧郁I》时,可以就同一个主题,播放不同时期画家的作品,让他们最直观地感受艺术史的发展和变化以及作品之间相互影响和渗透的关系;而在介绍书法和国画时甚至可以备好纸墨,请学生现场进行临摹和创作.

艺术欣赏一直以来都是一项有机的审美活动,讲究结合多渠道、多方位的教育途径,所以在“美术欣赏”的教学中,老师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理论课讲授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而应该调动一切广泛的教学资源,善于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视频和摄影等辅助教学工具;多利用和聋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实物和比喻的形象性教学帮助同学来理解比较难理解的理论概念;甚至还可以走出课堂,组织学生参观各类展览,亲身领会艺术之美.

四、教材等教学资源的情况

教学材料是指教学内容中各种形式的载体,也是教学准备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要在学生之前先认识教材,并从聋生的认知体验上去解析教材,寻找学习的生长点与结合处,才能让教材产生“活化”作用.经过调查,笔者发现高等特殊教育高校开设的艺术专业所使用的教材多为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的专业教材,目前很少或几乎没有专门针对听障大学生编写的美术欣赏类教材.而这类教材大多内容艰深,表述枯燥,需要学生拥有扎实的历史文化知识,以及了解大量的美术专业术语,才能够理解其中的内容.这种强调深奥美学的传统教材不仅不符合听障大学生的特点,而且还极大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笔者希望这个问题能引起广大专业人士的重视,可以早日编写出适应聋生特点的美术欣赏类的教材.而且在编写听障大学生专用教材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首先要考虑聋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采用启蒙式的教育教学法.

2.多采用视觉效果和色彩搭配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适当融合不同的视觉元素和创作技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3.在内容方面,多一些和学科专业相关的知识,尽量减少一些艰深难懂的美学理论.

五、重视交流沟通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既要建立好有条不紊的教学秩序,同时又要营造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处于活跃的思维状态,还要不时准备好应付一些偶发事件,所以交流是非常重要的.“美术欣赏”课又是一门理论课,有大量的概念、美术流派、外国人名等知识需要向听障大学生进行解释,而手语在翻译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障碍和误解,往往不能传达出完整准确的信息,还是要依附于板书、多媒体等其它辅助设备.所以,即使是日常手语熟练的老师在上“美术欣赏”课时依然存在一定的困难,更不用说是对一些不熟悉手语教学或没有与残疾人接触过的新进教师.尤其听障大学生来自国内的各个省市和地区,地方手语和通用标准手语完全不同,并且同一个意思在表达上也存在各种差异,这就让交流和沟通变得尤为困难.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中有85%以上的人认为教师的手语交流水平有待提高.

2006年在葡萄牙召开的世界艺术教育大会上,最重要的议题之一就是关注发展中国家的艺术教育,尤其是关注面向弱势人群的艺术教育.如今已经过去了十年,但这个问题在今天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在研究高等特殊教育的“美术欣赏”课程教学问题时,笔者发现目前还存在着很多困难和不足的地方,也希望通过这些研究,能够吸引更多的特殊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不断加强和听障大学生的沟通,进一步积极推动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事业.

课程教学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课程教学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课程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课程教学杂志

2、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3、外语教学期刊

4、教学论文范文

5、课程论文的标准格式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