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技术方面毕业论文怎么写 与基于精准就业的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类学术论文怎么写

本论文可用于职业技术论文范文参考下载,职业技术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基于精准就业的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摘 要】本文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基于精准就业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分析物流管理专业“分方向订单式校企互补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过程,提出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渐进式改革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式,引入行业标准,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完善校内外实训条件,建成共享共用的校内外的实训基地等路径,实现精准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精准就业 物流管理 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4C-0129-03

2016年3月17日,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建立健全精准推送就业服务机制,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地就业.按通知的要求,要将毕业生求职意愿信息数据库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信息数据库进行智能化匹配,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精准推送符合要求的供需信息;要不断丰富精准对接服务内容;对要重点关心家庭精准岗位信息推送,做到精准帮扶,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创业.总之,根据通知的要求,要实现毕业生能够精准就业,就好业;实现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都满意.达到这样高的就业要求和就业质量,实质上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势必要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一、基于精准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一)精准就业离不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要实现精准就业就要摸清楚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的规格、人才需求的质量要求等.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实现精准就业就需要进行大量的调研、考察,分析用人单位的需求及偏好,还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提升师资水平、打造高水平实训基地等工作.此外,还要分析学生的就业兴趣、就业偏好等.若真正实现精准就业的目标,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若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提升工学结合的水平,实现精准就业的目标是可能的.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广西物流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以广西物流职业教育集团内的企业为依托,与广西农垦集团、广西防城港金桥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广西玉柴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新邦物流、德邦物流等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合作体制机制;并在防城港金桥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探索“厂中校”运行机制;深化新邦物流订单式“2+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制定校企协作运营管理制度,与合作企业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共同负责师资培训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新型合作机制,从而为精准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精准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充分考虑行业发展与企业需求.物流行业发展迅速,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会的数据,近五年来,物流需求保持中高速增长,社会物流总额从198万亿元增长到230万亿元.2017年前三季度为185万亿元,已经超过2016年的80%.市场规模平稳较快增长,社会物流总费用超过11万亿元,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场.公路、铁路货运量、港口吞吐量多年来位居世界第一.经济新常态下,物流行业企业的人才缺口将会持续扩大.在此背景下,虽然校企合作越来越深入,在一定程度下解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问题,但是,对高职院校而立,也必须面对现实,提早谋划,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优化校企合作的同时,也需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行深层次的改革,为精准就业构筑更扎实的基础,长远地解决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企业发展不匹配的问题.

二、精准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与形成

(一)尝试企业“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上进行持续不断的尝试.开始尝试“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即与企业形成订单,在不打乱原来教学计划的情况下,企业在周末或晚上派人来授课.在2009年秋季学期,物流管理专业就与玉柴物流集团公司试行了“玉柴订单班”,最终2009级物流管理专业有33名学生参加.在订单班学生选取上实现在双方自愿的原则,即学生自愿报告,企业再进行挑选;在授课过程中,由玉柴物流集团派遣12位主管或部门经理轮流授课.为了更好地在“做中学”中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体现灵活的教学模式.对选修的8门专业课程,订单班的学生不再参与课堂教学,而是由学生在企业学习、实践,由玉柴物流集团企业进行考核.(二)改进“订单班”,试水“订单式‘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2011年,在“订单班”的基础上,结合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联系部分人才需求比较旺盛的物流企业,发展成为“订单式‘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的三年期间,前两年在学校学习专业课程;当有企业需要顶岗实习岗位时,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践.“订单式‘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在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中,选择愿意参加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结合企业的实习生招收,开展“订单式‘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在具体合作中,物流管理专业与广西农垦集团公司、玉柴物流集团公司、防城港金桥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上海环众物流管理咨询公司等13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形成了“订单式‘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专业教师和企业实习基地的教师共同按照职业岗位任务的分解设计各种实训课程,制定了《顶岗实训教学实施细则》.校外企业实习基地教师承担了学生上岗前的培训、上岗过程中业务指导与考核,学院选派教师跟班指导与学习,并做好学生的教育与日常管理,顶岗结束时由基地教师和学院选派的教师共同给予学生成绩评定.建立了学校与企业“发挥各自优势,资源共享,职责同担,利益分享”的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转型升级,初步形成“分方向订单式‘2+1’”人才培养模式.由于电商物流、快递物流、冷链物流、国际物流的等物流业态的发展壮大,物流企业的类型也越来越多,加上物流管理专业每年都有6个教学班,学生众多,与少数企业合作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就业需求,且学生就业质量水平不高,学生就业普适性不强.2013年,在学院专业教师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企业专家11人组成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通过对广西物资集团等仓储型物流企业、玉柴物流、邮政物流等综合型物流企业,北京华联、南城百货、利客隆、沃尔玛等商业连锁配送企业,广西农垦钦州企业总公司、东兴海产品加工厂、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南宁市蔬菜公司、广西农垦十万大山天然食品有限公司、广西黑五类物流有限公司、广西农垦源头农场、南宁滋韵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分析中国—东盟国际物流管理和冷链物流发展,与合作企业建立稳定的、紧密型实训基地,形成了综合物流、冷链物流、国际物流、电商物流等分方向,形成“分方向订单式‘2+1’”人才培养模式 .

(四)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形成精准就业的“分方向订单式校企互补型”人才培养模式.2016年4月11日,教育部联合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中国保监会五部门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并在第十条规定“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实习时间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顶岗实习一般为6个月”.原有的“2+1”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势必要进行改革.同时,也是为了达到《教育部关于开展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在总结物流管理专业几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形成“分方向订单式校企互补型”人才培养模式.即根据物流业态的发展方向,结合企业订单班的人才需求,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企业面试筛选,最终确定人员名单进入订单班.学生在前2.5年在校学习,后0.5年进入企业实习,学生毕业后直接在企业就业.并把实习的6个月时间计入实习期,缩短学生融入企业认识的过程,学生毕业后享受与企业正式员工同等晋级待遇.并实现学校的专业课程体系与企业的实习课程体系互相补充,互通有无.

“分方向订单式校企互补型”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培养学生普适性的物流管理专业技能外,同时亦能够培养学生从事电商物流、港口物流管理、保税物流管理、空港物流管理、快递物流管理、冷链物流等物流方向的工作.另一方面,让学生自主选择,与合作企业实施订单共同培养人才,建成分方向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毕业生的精准就业.在后期的分方向订单式的实习期间,根据企业需要和学生选择,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习成绩共同评定,学习过程共同管理,保证10 0%学生实习,从而实现分方向精准就业.

三、精准就业的“分方向订单式校企互补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路径

(一)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在学院相关制度基础上,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制制度建设,形成科学化、规范化、长效性的运行机制.制定并完善校外教师聘任、管理和考核办法、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办法、教师培训与实践锻炼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校企共同研究制定物流管理专业的招生和订单培养计划;校企共同研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建设中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校企共同制定实训基地建设计划与实施方案;实现校企专兼教师“互兼互聘、双向交流”.首先,建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其次,建设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职业技能鉴定功能于一体的物流实训基地,把合作企业的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教师工作站和企业员工可进行双向的培训的基地,学生接触真实业务、顶岗实习的“厂中校”和“校中企”实训基地.最后,校企联合培养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双师”教学队伍,建成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能工巧匠组成的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二)渐进式改革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既需要一定的专业建设基础,也需要充分的调研与分析.尤其要实现精准就业,就要将企业的选择和学生就业偏好相结合.第一,对物流业态发展方向的梳理要形成动态调整机制,保证学生选择的学习方向有多个企业的订单班可供选择.这样保证了学生即使从实习的企业跳槽,也可以到另外的同类物流业态方向的企业就业.第二,“订单班”的企业发展可持续,有较好的待遇,保证毕业生就业的稳定性与就业质量.第三,“订单班”企业的实习实训课程体系与专业课程体系有互补性,才可以提升毕业生就业的广度和职业的可持续发展.第四,保证学生充分选择企业的权利,使之与职业规划与就业兴趣相吻合,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

(三)引入行业标准,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引入《国家物流师职业标准》《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等,依据《物流从业人员职业能力要求》,以物流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驱动,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重建“教、学、做”一体化的物流管理课程体系.按照物流企业业务流程进行课程整合和课程开发,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完成课程内容的序化,校企合作重点建设具有鲜明工学结合特色课程,编写校企共用的特色教材,建设特色课程教学资源包和培训包,完善企业参与的过程考核评价体系,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完善校内外实训条件,建成共享共用的校内外的实训基地.以学院财政支持的物流实训基地建设为基础,引进现代物流技术、设备和设施,建成具有示范作用的开放式校内实训基地,通过项目融入学生实习实训与为企业提供在职培训服务为一体.加强制度建设,有机结合生产和教学;深化“厂中校”校外顶岗实训基地建设.确保学生顶岗实习的用途,通过广西物流职业教育集团,建立健全学生实训管理、考核和评价体系.

总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新形势下,要实现大学生的精准就业,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比较有效的做法.“分方向订单式校企互补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精准就业.该模式的主要意义在于,学生选择一个物流业态方向的“订单班”企业就业,可以在同业态的企业中实现就业的多重选择,保证了就业的稳定性;企业的“订单班”保证了就业的质量与就业的有效性.

职业技术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职业技术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职业技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职业技术教育期刊

2、职业技术杂志

3、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

4、职业技术教育杂志

5、电脑知识和技术期刊

6、大学生职业和就业指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