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焊接专业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与科创人才培养在地方高校焊接专业和实践以华东交通大学材料成型和控制工程为例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焊接专业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科创人才培养在地方高校焊接专业和实践以华东交通大学材料成型和控制工程为例

摘 要:高校焊接学生的培养面临着“优秀生源少、专业转出率高、在校学生不愿学”等棘手问题.在如何“留住优秀的焊接生源”、“激发焊接学生的学习热情”等问题上,华东交通大学材料学院构建了科创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通过以科创人才团队建设为基础,采取导师负责制,以项目立项的管理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专业竞赛及科研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焊接专业的优秀生源“进得来”、“留得住”、“学得进”.

关键词:焊接专业;学习热情;科创人才培养;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1-0151-03

一、前言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焊接被视为制造业的命脉[1].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焊接技术在国防、交通、建筑等各个领域应用广泛,这给我国焊接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为广大焊接职业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2].但现实中焊接人员也面临着工作环境艰苦、薪资待遇差、社会地位低的尴尬处境,种种原因致使我国高级焊接技术人才缺口不断扩大.

高校焊接人才培养是我国焊接技术人才的主要来源之一,加深、扩宽高校焊接人才培养是填补焊接技术人才缺口的有效途径[3].但高科技、信息化时代的当下,高校焊接学生培养也面临着“优秀生源少、专业转出率高、在校学生不愿学”等棘手问题.在新形式下如何“留住优秀的焊接生源”、“激发焊接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高校焊接专业教师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二、不容乐观的生源形势

在某些功利化思想的社会浪潮中,大部分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大学毕业后能够体面工作、高薪就业.但在大众眼里焊接意味着灼眼的弧光、四处散射的飞溅、锈迹斑斑的钢铁.焊接学生毕业后工作环境不理想、工作不够体面,焊接职业与信息化、智能化的当今社会似乎有点格格不入,这些因素导致了焊接在专业录取中的“冷门”[4].大部分院校中焊接专业的第一志愿率低,大部分学生是服从专业调剂而进入焊接专业学习的.多数学生对焊接专业具有排斥心理,不少学生在刚进大学校门时就有了转专业的诉求.

2005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指出学生可以按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5].华东交通大学规定在校大学生在一年级上、下学期共有两次转专业的机会,申请转专业的学生需通过相关考试,顺位排序,择优录取.由于学生对焊接专业的排斥心理,我校焊接学生的转专业申请率普遍较高,有时甚至超过50%.少数学生把转专业看成了大学生活的第一要务,把学习当成了其次,而转专业考试的择优录取造成了焊接专业优秀生源的进一步流失,而其他院校也有类似现象发生.

由于优秀生源的大量流失,剩余学生的学习氛围较差,导致人才培养的质量较低,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下降,造成焊接毕业生的薪资较低、待遇较差、上升空间被压缩.当新一轮数据公开时,人们对焊接专业的偏见更大,焊接的优秀生源更少,从而造成不可逆的恶性循环!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保持焊接专业学生的新鲜活力,使焊接专业的优秀生源“进得来”、“留得住”、“学得进”,是高校焊接专业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三、专业导师制的贡献与不足

为了使大一新生深入了解所学专业、尽早适应大学生活,本科院校普遍采用“专业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大一新生入学时为学生配备专业导师,通过专业导师的引导使学生了解自己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应修课程及就业前景,从而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华东交通大学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自2007年开始实行导师制,专业导师中多选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35岁、工作积极性高、责任心强的年轻教师.通过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专业导师制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学业、就业与人生的关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专业导师制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师资力量不足,大部分高校实行的专业导师制往往是“一班一师”,专业导师在对每位学生内心诉求的把握、人格塑造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6,7].此外,学生对专业导师制的抵触心理是专业导师制实施效果欠佳的根本原因[8].由于学生与专业导师之间并非双向选择,而是由学院统筹安排.不少学生与专业导师私下交流较少,对专业导师不够了解,甚至不够信任,对专业导师的专业引导持怀疑态度.这种状态导致专业导师通过讲座、座谈等说教方式难以纠正学生对焊接专业的偏见.因此,探索一种新的培养模式能够让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积极参与专业的实验与实践训练,让其通过亲身经历理解和感知焊接专业的内涵与魅力,这对消除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对焊接专业的偏见或歧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具有重要意义.

四、科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成效

为了消除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偏见或歧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优秀生源能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进”,华东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启动了科创人才培养计划.在该培养计划中采取导师负责制,由学院从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责任心强的教师中遴选科创导师,导师引导科创小组成员积极参加专业竞赛及科研项目.科创小组由5名不同年级的学习成绩优异、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组成,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经资格审查、面试、复试后选拔而出.科创人才培养以项目立项的管理模式,由科创导师结合专业特色提供科创项目名称,再由科创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及兴趣爱好自愿选择科创导师及科创项目,实现学生与导师之间的双向选择.科创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专业实验、实践活动,避免传统的讲座、座谈等说教方式,通过亲身实验感知专业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激励学生参加科创人才小组培养计划,学院调拨每个科创小组3000元作为启动资金,用于科研物品采购.科创小组成员在学年末享有一定分数的综测加分,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其加入党组织.此外,学院对参加科研创新项目及竞赛并获奖的小组颁发一定数额的奖金.同时对科创学生也采用淘汰机制,对受到院级及以上处分的、成绩下滑严重或者有挂科现象的、无法完成项目进度且不听从导师安排的学员一律取消培养资格.

科创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科创导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焊接的理论与实践,通过长期与高年级、同专业学长的学习交流,深入理解焊接的魅力与内涵,消除对焊接的偏见与歧视.并通过专业竞赛获奖、论文与专利的科研产出,留住焊接专业的优秀生源,激发焊接学生的学习热情,使焊接专业的优秀生源“进得来”、“留得住”、“学得进”.此外,通过学生参赛获奖、学生发表论文专利、学生参与科研等系列成果促进了专业建设,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自2015年工作后积极带领焊接学生参加科技创新训练,在不到两年时间内指导学生发表科研论文1篇;申请国家发表专利1篇;参加江西省大学生焊接创新大赛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参加江西省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获多项奖励.此外,科创学生在平时课程学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中成绩优秀者占95%以上.数据显示,科创人才培养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专业相关的实验与实践训练,进一步理解了焊接的前景与魅力,有效地降低了专业转出率.在实现焊接人才高质量培养的同时,也提高了专业的自身建设,使华东交通大学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在2016年度江西省教育厅专业评价中获全省第二名的理想成绩.

五、结语

高校焊接学生培养面临着“优秀生源少、专业转出率高、在校学生不愿学”等系列棘手问题.科创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专业竞赛及科研项目,通过亲身参与焊接专业实验与创新实践,使学生深入理解焊接的魅力与内涵,消除对焊接的偏见与歧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焊接专业的优秀生源“进得来”、“留得住”、“学得进”.在实现高质量焊接人才培养的同时,还提高了专业的自身建设,为传统“冷门”的焊接专业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留住优秀生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教育改革借鉴.

参考文献:

[1]蒋伟波.我国工业焊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4):84-84.

[2]李文韬.我国焊接生产现状与焊接技术的发展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4,(11):130-130.

[3]李桓,朱艳丽,罗震,等.抢抓机遇,迎接挑站———展望新时期我国焊接专业职业教育的发展[J].电焊机,2014,44(8):1-5.

[4]李嘉宁,刘鹏,袁兴栋.应用创新型焊接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焊机,2016,46(8):119-121.

[5]李国强.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成效,问题与展望[J].中国高教研究,2016,(2):1-11.

[6]陈英杰,陈国新,刘健.高校工科专业实施本科导师制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11):226-228.

[7]刘宏玉,朱磊,覃宇,等.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调查———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3):51-55.

[8]杜平凡.浅谈青年专业导师在本科实验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角色定位与素质要求[J]. 教育教学论坛,2017,(15):19-21.

焊接专业论文范文结:

适合焊接专业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焊接专业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人力资源专业论文题目

2、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3、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4、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5、动物医学专业论文

6、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