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与安生方面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和《七月和安生》:镜像中的命运置换类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七月与安生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七月和安生》:镜像中的命运置换

《七月与安生》自上映以来便热议不断,它被评为是青春片里的一股清流.它既不是基耶斯洛夫斯基梦幻迷离,充满神秘感的《双生花》,也不是岩井俊二笔下纤细敏感,唯美清爽的《花与爱丽丝》.《七月与安生》是一个心中的两个自我,是自我的对抗和和解,是两个女孩间的对立共生,把彼此作为镜子般比胸也比心.

电影改编自安妮宝贝早年的作品集《七月与安生》,故事收录在她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告别薇安》里.对于读过原著小说的读者来说,七月与安生早已超脱“角色”的概念,抽象地成为一段代表着迷茫、激烈中途、不断探索寻找自我的意义和经历,是茫然冲撞、不知所措的心境.所以,当七月与安生两个原本虚幻无实体的角色在演员表演的一刹那开始有了具象形态时,观众的成长记忆便会不自觉地根据影片中的人物命运寻找自身身份的认同.

就创作本身而言,一个巧妙的视点,往往可以成就一个独特的创意,七月与安生,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女孩走在一起,必然会引发出一系列可能性和不可预见性的空间场域,这构成了导演曾国祥独特的创意思维和叙述视点.七月,淡然如水,安于生活,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邻家乖乖女;安生,放荡不羁,四海为家,是一匹脱缰的野马,不愿守着固有的草原.弗洛伊德曾在自己的书中提到,女孩子之间的相处是具有水仙花情结的.所谓水仙花情结,就是两者互相仰慕,互相倾诉,互相分享,互相嫉妒.七月与安生之间的闺蜜之情就像佛洛伊德所说水仙花情节,希望你过得别太好,但又比任何人希望你过得比我好.电影中所传达出来这种感情,正是人之为人的人性与本能的真实,而这种真实,恰恰是能够引发受众体验认同的根本之所在.

影片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复杂的叙事方式,吸引观众的是七月与安生这对姐妹花在成长道路上,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和生活态度.她们理解彼此,就像的镜子,是一个心中的两个自我,彼此想活成对方的模样却也害怕过对方的人生.在七月与安生相依为命的私密世界里,七月率先有了新的依赖,家明的出现,致使七月与安生的感情便不再如少年般那样纯粹.正如电影中“比胸”的伏笔,牵连出了她们关于爱情和友情的无声战役一样,成长的阵痛和选择直击着主人公的心灵.当影片七月和安生无奈地站在爱情和友情的交叉路口时,本能和便变成为了话语的主导,让人性真实地成为情节发展的内在驱力.而这样一种叙事话语的建构方式,也恰恰是这部影片区别于其他青春片,在思维构架层面的独特之所在.

影片中的安生和七月就像张爱玲笔下的红白玫瑰,但是对于家明来说,七月就像白开水,人不会时时需要,但会永远离不开它;安生就像,一旦沾惹,必将致命,因此家明舍不下七月,也放不下安生.在现代主义艺术中,隔阂,本能,社会中单个人的独立价值,精神创伤的变态心理,蔑视中产阶级的文明和虚伪道德,都与安生追求纯粹的对于友情和爱情的理想价值有关.当安生发现自己对家明的感情非常明晰之后,她选择离开去闯荡,一直漂泊,她不断给七月写信,地址总在变化中,但不变的总是信末的一句:问候家明.安生不想赢走七月男才女貌的爱情,可又不想输给她一帆风顺的人生,所以安生用各种奢侈品,频繁换男朋友来压抑被七月的爱与宠溺所羞辱的感觉.

这场三角恋里,安生的“让”,会静悄悄地滋生一份不甘心;而七月的“忍”,也会萌生一份恨.因此,当安生和家明的再次相遇时,直接打破了七月和家明的结婚计划,七月和安生的闺蜜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冰点.在家明家的浴室里,七月用花洒把安生浇的全身湿透,种种寄生在罅隙中的情绪猛然翻覆上涌,向安生大声吼道:“你以为除了我还有人爱你?没有了!”这个片段是影片的所在,两人在相爱相杀之中相互谅解,安生爱七月,七月爱安生,因为他们都是彼此的镜子,想要活成对方的模样.爱的,是对方那个和我一样又不一样的一面;恨的,也是对方那个和我一样又不一样一面.

电影的结局很精彩,就像每个人都有个阿修罗,电影呈现出好几个可能性,有每个人都能接受的事实,这种反常规的叙事结构能够把观众置于一种相对客观的立场,从而使观众对生活的底蕴有所洞悉.导演似乎着意要延长故事的长度,为深入体现两个女孩之间最本质的关系——借用作者本人的描述,她们是“一个人心中的两个自我,是自我的对抗和和解.”曾国祥导演柔化了悲剧和冲突,在尽可能致敬原著的基础上,加上一版理想化的解读,突出两个女孩性格中的隐性特质,上演命运置换.七月和安生是彼此的镜子,她们深谙彼此,最终活出了对方的模样,体会了一把不一样的人生.

七月与安生论文范文结:

关于七月与安生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七月与安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

七月和谐和不和谐的论文 七月风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