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类有关硕士论文范文 跟中国画的艺术容量方面本科论文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中国画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中国画的艺术容量

中国画是世界文化遗产中一种特殊的画种,它是用颜料在宣纸、宣绢上的绘画,是东方艺术的主要形式.中国画的内容和艺术创作手法反映了中华民族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反映了古人对自然与人生及社会的认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被奉为国画的创作圭臬.创作的理念是融化物我,创造意境.文人画还提倡“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中国画与书法水融,有人认为本质上是书画同源,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强调骨法用笔,而绘画与书法、篆刻艺术三者之间相辅相成.

一、本立道生的文化品格

中国画具有自身的审美体系并具独特的审美内涵,它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品格.文化精神是中国画的支柱,中国文化精神蕴含于现存的民间艺术等作品之中.“中国画是‘道’的艺术,自古以来,中国画和中国画家就有由画体道、由画正道、由画弘道的功能与职责,所谓‘观物比德,以画载道’”.如《论语》所言“本立道生”,国画中蕴含了丰富、深邃的“画道”.而文人画的兴起,又使国画别具一格,因为画家具有多方面文化素养,文化与道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流露文人思想的绘画.赵孟頫曾言:“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清代石涛又有:“是竹是兰皆是道”之论.比如中国画兰草具有固定的程式,通常技法 是“一撇,二交,三破”.这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道家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如花鸟画中叶子的画法,画家大体讲求阴阳向背,也《周易》中“一阴一阳谓之道”的体现.中国的山水画中多用坡陀树木,讲究主峰突兀,辅之远山伏卧,再以水域汪洋,常给人清幽而荒寒萧索之意境,体现了空灵、寂灭之境.“托物言志”通常是花鸟科惯常套路.郑思肖画兰不画根,意指无根即无家可归;朱耷画鸟皆白眼,乃预示白眼看人;徐渭的《野葡萄图》正寓意人生失意、怀才不遇.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巧若拙,画理又奥妙无穷,而画法又充满了无穷的智慧.而石涛又说“无法乃至法”,这有涵盖有无相生,无中生有,生生不息无穷天道.中国画乃博大精深,生机无穷也.

中国画既要讲究“形似”,更讲求“神似”.画家作画常常“写意”、“写性”、“写心”,而状物乃是为了“寄情”.从这一点上看,北京大学朱良志先生发现了倪瓒作品的意义.只要达到“清净”或“清静”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做到了道的无为而无不为.这种修身方法可延伸到艺术的思想风格,营造一种净空虚无、寂空自我的境界,一种自然天成的道性.中国画的色彩特立独行,特别以墨色为主色塑造静境.道家提倡“致虚静”,主张恬淡的修养,把彩色的绚烂之极引向墨色的平淡,这绝不是墨的简单变化,也一种精神境界的展现.儒家把阴阳交替为宇宙的根本规律,黑为阴,白为阳,墨白的两极正合自然之性.中国画由汉唐发展至宋元之时,文人画开始兴起,文人画多为水墨画,以墨为主要的绘画材料.文人画重笔墨情趣,运用墨的干、湿、浓、淡,浑厚苍润的微妙变化,以单纯的墨彩概括绚丽的自然,唯取真淳,返朴归真、大巧若拙.文人画使中国画逐渐成熟,文人画的成熟也使得笔墨达到极高之境界.

二、“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中国画是意象的艺术,就人文精神而言,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源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无论孔孟子还是老庄子都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统一,情与理,心与物,超越与内在的和谐统一.这使得中国文化具有崇尚“和谐”,“中庸”之道的显著特征.齐白石的绘画富有情趣也接近生活,深受老百姓喜爱;黄宾虹过于注重精深的“理”,人们需要进入他的思想世界才能够了解其绘画境界.齐白石讲究通俗,黄宾虹追求文雅,潘天寿也是如此,而他们的文雅都是建立在其文化基础之上的.都是建立在美好的天人关系基础上.中国画还讲究情与景,意与境.中国人说:“意与境会,是为氤氲.”即所谓‘意’是画家主观思想,‘境’是画家制造的境界.而意境表明主客合一,亦即造化与心缘的结合.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画家在联系自然、社会与人生的基础上创造一个主观的世界,这个世界没有脱离现实,而是一个高于生活的境界.黄宾虹先生的创作融合了中国文化的宇宙观,体现一种辨证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哲学和文化思想,体现了中国人思考问题的方式.阴阳平衡,五行相合,大化成中庸.中国文化有两个关键词“和”与“合”,“和合”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特征.黄宾虹的画作浑厚华滋,他的理论“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直达中国画神韵.观赏他的积墨画,给人一种里面干湿浓淡、焦浓重淡轻全有感觉,这就是辩证思想在艺术中运用范例.因此,人们如果能够从辩证的角度去看八大山人、齐白石、黄宾虹的作品,可能才会把握他们作品的内涵和精神.

“致中和”是儒家倡导的美学理念,这一理念也体现在艺术创作领域中.如中国古代的宫殿在设计方面都会以中轴线为中心,向两边呈对称形式铺展开来,彰显出儒家文化的“中和”思想.而在诗词书画理论构建方面则以“吟咏性情”作为中国人审美心理的一大倾向,使中国诗画朝着抒情达意方面发展,当代的绘画艺术创作仍然受其影响.老子提倡师法自然,这一点与儒家人为的“中和”之美相去甚远,但两者相反相成丰富了中国文化,也使绘画有了足够的发展空间.孔子对“绘事后素”情有独钟,表面上说的是绘画之理,实质却大有深意.大体意思是即绘画时施足五彩,在经历过绚烂之后,才体会到素色的可贵.并由此及彼,由彼及人,体现了人生终须由繁华归于平淡,由矫揉回归自然的本色状态.这与道家思想有是水融.今天我们无论从对孔子的思想和经历去探究,还是从人生哲学,审美意趣上去分析,这一解释都很有价值和启发意义.从《论语》记载来看,孔子也确实是一个返璞归真的人,充满智慧的人.如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第七》);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第一》).尤其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篇中,当曾皙言其志,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先进第十一》).这些记录生动表明,孔子为了“天下有道”而奔波改良,但仍保有一颗赤子之心,一份平和淡泊的心境.他的为人和心境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开辟了中国传统文化不慕荣利,淡泊守真的传统,深入到后世的诗歌、绘画乃至为人处世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历代中国文人的人品和人格.

三、“气韵生动”的大美境界

中国传统水墨画在创作过程中,决不能回避“气韵”内涵,唯有讲究气韵”作品才达到达到灵动、形象的艺术效果.“气韵生动”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重要审美范畴之一,它指作品中蕴含的生机、气势、节奏和意蕴.中国绘画的思想一个重要的要义就是“气韵生动”,它成了中国绘画美学中重要标准.而“气”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它本身无法被人看见.气韵只可意会,难以言表,不可言传,任何教条礼法对之都毫无约束.气韵理论源于先秦、两汉时代的“气本原”说,当时思想家认为充溢于宇宙间的“气”是构成万物与生命的基本原质.气韵观念最先见用于魏晋期间品评人物,特指人的精神气质和仪表风尚;继而被转用于文论,用以讨论作者的思想个性对作品艺术风格形成的影响和意义.

“气韵”并非虚幻之谈,在一幅作品中表现在诸多方面,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表现出生命的力量;二是表现出对象的精神、气质、个性;三是表现出内在的节奏、韵律;四要看它是否具有雅韵之美.一幅作品要表现出“气韵生动”必定是精、气、神、韵兼有的作品.人的性灵的传达是中国画艺术的根本.从客观方面来说,“气韵”是作品对象精神气质的表现;从主观方面来讲,指艺术家的审美趣味、内在的蕴涵,必须体现画家心灵世界.“骨气风神,为古今之绝笔”中国画既强调主体精神世界,又肯定宇宙与主体精神两者之间联系和统一.

四、诗书画印的高雅结合

古典文学中的诗词歌赋与中国画也相得益彰.中国画与中国诗水融,历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苏东坡曾经说过:“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文人画以诗的意境作画,以画的意境作诗,诗画在精神上相融合、相启发,正真做到了在意境层次上不同艺术类型的融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画的意境,促进观画者想象力极大地丰富,绘画语言表达能力也不断提高,逐步增强.特别是随着文人画的出现,以及之后的逐步发展、壮大,使得中国古典文学与中国画结合逐渐密切.“书画同源”,因而中国画中的题跋集诗文、书法篆刻于绘画一身,文学性与绘画艺术性巧妙结合的审美特征和艺术价值,使其成为世界美术史上的独特的艺术形式,中国画的抽象韵味和丰富内涵得以体现,使中国画充满了文化内涵和品位,同时也打上了中国文化本位主义的烙印.

五、结语

国画的实质是表达出事物的内在本质——精、气、神,创造空灵的意境,创造情思畅想的艺术空间.以宁静致远的无我境界去通灵和体验人的自性之美,画品、人品往往和绘画纠合在一起.透过文化的法眼在绘画语言与审美体验的结合点上,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感受精微的笔墨语言抒发源自内心或者超验的精神世界.诚如傅抱石说:“中国绘画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最大表白,也是中国哲学思想最亲民的某种样式.”因此,国画传统与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是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戴旋著.《中国画审美与文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1页.

[2]徐复观著.《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7页.

作者简介:

戴旋,盐城工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电影美学.

中国画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中国画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中国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