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类论文范文数据库 与通识教育中的戏剧教育方面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通识教育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通识教育中的戏剧教育

现代教育中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liberal arts education”,据说在译成中文时曾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引起过一场短暂的争执,不过很快便达成了共识.这里的“liberal arts”其实并不能按字面简单地翻译成自由艺术云云,“liberal arts education”当然指的也不是艺术教育.《牛津词典》《柯林斯词典》等都把“liberal arts”释为:大学文科(历史、文学等),而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词典》则进一步释为:大学文科如文学、语言、历史、哲学等,有别于技术及职业学科.[1]但“liberal arts education”的正确译法却并非“大学文科教育”,而是“通识教育”.

通常认为,通识教育的目标是要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所有受教育者提供一种适用于不同人群之间的、通行的基本知识体系和普世价值观.据说它是因为教育家们有感于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而开始力主推行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方式,其目的是为了使高等教育所培养的学生能够对除了主修专业方向之外的不同的学科都能有一定的认识,继而具备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独立思考,成为自由发展、具备独立人格的人.在中国的教育环境里,这种思想也是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并不相悖的,如在著名的《宣言》中,便曾经第一次宣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与其显著的教育作用和相对易行的可操作性等重要意义相比,作为通识教育重要方面的戏剧教育,在国内普通高校整个通识教育的推行中,它的理论研究和践行效果都是不甚乐观的.

大学的戏剧教育,可以划分为职业训练模式与通识教育模式两种.其中,职业训练模式指的是独立的专业戏剧(影视)院校,如中国著名的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主要目的是为专业艺术团体培养编导演、摄影、美术等专门人才,在课程设置上,专业课占绝对的比重.

而通识教育模式又可分为两种.第一种,一般指普通院校中和戏剧有关的系科,如师范院校的艺术系、普通院校的戏剧影视类分院、系科,和职业训练模式比较,在课程设置上专业课比重大为缩减,人文理论课程的比重则往往会接近半数.第二种,一般指普通院校中的艺术鉴赏类课程以及学生戏剧(影视)社团等的课程和实践.这一类在普通院校戏剧教育中所占比例最大,但实际践行当中,却多是常规课程的补充,课时占比很少,基本由艺术教育中心等负责开设和管理.

普通院校戏剧教育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广泛、深入和显而易见的.通常可以从增长见识、天性解放、团结协作和独特的戏剧技能四个方面来加以认识.

首先,戏剧作品是人类思想宝库中相当灿烂的一个组成部分.举凡人类发展历程各个关键环节的故事,以及喜怒哀乐愁、孤苦烦恼忧等多种细腻的情感,无不得以包容体现.戏剧教育课程在单位时间内,令学生在阅读、表演过程中所集中接触到的知识、见闻和经历的情感体验,是那些划分明确、壁垒森严的各学科教科书无法相比的.这不但是对常规专门学科教育的绝好补充,更是一个融汇人类精神文明成果,促进跨学科知识沟通、熔炼的过程.通过对戏剧的学习,能够加强知识碰撞,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

同时,戏剧教育是促进学生天性解放的一剂良方.所谓天性,自由舒展的自然状态而已,但人究其一生,真正的自然状态殊为难得.俄国著名导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理论中曾有“应当遵守生活的逻辑和有机天性的规律……通过演员的有意识的心理技术达到天性的下意识的创作”[3]之说,意谓打破一切既有的模式,返回人类的自然本真境界,才能在舞台上创造出活生生的、舒展自如的优秀形象.其实,生于天地间的每一个人,与舞台上的演员何尝不是处于类似的情境之下.除了自然属性之外,人们还要承受更多的、来自各方的社会属性约束.这些约束的力量是十分巨大的,往往在一个人很年幼的时候就业已日趋形成了固定的思考行为模式,这不啻为一柄双刃剑.这种约束除了帮助这个人熟悉社会行为规范、融入社会环境之外,在他进入高等院校乃至之后的漫长人生道路,还在一定程度上为其过度排斥异己思想、内心锁闭推波助澜,成为其接触新知、自由发展的阻力.至此,这种约束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发展成为束缚.虽然过去相当多的人并未认识到这一点或者有意无意忽视它的存在,但现代高等院校的戏剧教育中的松弛与控制、关注与模仿、信念与想象等训练理念与方法,对于人们克服这种束缚,开辟人生新天地,创造了机会.

其次,通过戏剧作品的排演活动,可以给高校学生创造一个准备和呈现都有严格时限的,需要不同文化、专业、性格、性别、能力背景的人聚集到一起通力协作的实践环境.这种实践的效果是需要接受同样不同文化、专业、性格、性别的观众严格、毫不留情的现场检验的,现场充满了不可控性,也唯有各展优长、紧密团结、步调一致,才能有搬演成功的希望.通过对一些综合高校学生剧社演剧活动的考察发现,几乎超过半数的剧社活跃分子和创作中起到核心领导作用的学生竟然都来自理工科,这和人们平时心目中文科生更擅长艺术活动的“刻板印象”[4]是不相符的,这体现出相当一部分文科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协作意识不强的共同问题.演剧活动,既是对学生协作、交际和逻辑思维、管理能力的综合运用,也是一个难得的发现自己综合素养不足之处的绝好机会,更是一个锻炼、充实、调整、提高的训练课堂,是常规高等教育的一个良好的补益.

此外,独特的戏剧技能亦是戏剧教育可以馈赠给学生的一份丰硕的礼物.此处所谓戏剧技能,特指与表演相关的语言发声、形体塑造、仪表容装、场面调控等.舞台上,演员需要以动作和语言来传达内容,要讲好普通话,轻重缓急、停顿点处理得当.他的形体要松弛灵活、协调自如,动作轮廓明晰、抑扬顿挫有致,还要感应机敏、适应性强,有礼有节,恰到好处地既传情又达意.他的仪表要大方、庄重,妆饰适度又有设计,衣着或雍容典雅,或青春率性,或落落大方.他要有迅速成为场面中心并能够操控现场气氛的能力.诚然,优秀的人生表现,固然都应该是将个人知识、素养、地位、财力等实力整合、发挥到极致而营造出来,但学校的戏剧教育,是应该也完全具有将前述这些关键潜质提前融入学生血液的能力的.在人生的舞台上,这几乎已经成为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但我们仍旧经常能够无奈地发现神情紧张的官员、扭扭捏捏的教师、暴躁失控的父母,甚至手足无措的新闻发言人……凡此种种,与高等教育中戏剧教育的缺失是分不开的.

然而,目前普通高校承担一般戏剧教育的艺术教育中心大多处于边缘化地位,有深厚专业背景的教师匮乏,开课时数与实践资金、场地保障严重不足,理想的戏剧教育活动难以为继.

若要改变通识教育中戏剧教育的这种落后面貌,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并推进:第一,加强艺术教育中心的建设,科学决策,增补戏剧教育类普修课程;第二,吸纳优秀的专业戏剧师资,重视戏剧教育理论的研究工作;第三,切实保障戏剧类实践课程的资金、场地,对于有专业教师指导,规范、成熟、有普遍意义的演剧活动,考虑列为实践(实验)类课程,给予记学分管理;第四,待师资力量充足,戏剧教育建设达标,管理规范,考虑结合其他专业,在本科设立“X+戏剧”双学位.

注释:

[1]陆谷孙主编:《英汉大词典(第二版)》,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第1102页中栏

[2]马克思,恩格斯:《宣言》,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46页

[3][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的自我修养》,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版,第5页

[4]刻板印象:主要是指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物体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并把这种观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或者整体都具有该特征,而忽视个体差异与实际表现.

[蔡东民:文学博士,苏州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客座副教授.本文系苏州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人文博雅通识教育与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5JGM-07)阶段成果]

责任编辑 原旭春

通识教育论文范文结:

关于通识教育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通识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关于教育的英语论文

2、教育杂志投稿

3、师德教育论文

4、教育杂志社

5、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