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日子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和大煤都的小日子类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这篇小日子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大煤都的小日子

大煤都的小日子

■透透

透透,本名何秀萍,壮族,女,高级工程师,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毕业于广西民族大学化学系.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南宁市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九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班学员.作品发表于《民族文学》《广西文学》《红豆》《壹读》《佛山文艺》《岁月》《青春》《青岛文学》《打工族》《飞天》《安徽文学》等刊物,并入选多种选本,获《广西文学》第四届广西青年文学奖散文奖,个人散文集《底色》获第五届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花山奖”.

事实上,有的地方你离开之后就了无牵挂,而有的地方,你即便离开很久了,却仍然离不开,那里许多的人和事始终连着你的生活,那地方始终与你相关,比如合山——离开已经二十年,这二十年,我就因人情往来或探亲访友常回合山去,亲戚一个电话,或者朋友一声招呼,指不定哪个周末哪个节假日,我便又站在合山的街头了.

合山是座小城,也曾经是广西的大煤都、光热之城,现在却列在国家能源枯竭城市的花名册里.从煤海沸腾、矿井如织,到一条接一条井龙关闭,后来又默默转身,她的变化,她的不同,于我来说是那么的不经意,一切都在熟视之中,一切又与原来大不一样.每次回去,山还是那座山,大院还是那个大院,东矿一直在合岭之东,去里兰仍旧要下那个斜坡,横过那条窄窄的旧铁路.可每次回去,又发现这些地方有许多东西不见了,许多东西又不断地冒出来.但不管时空怎样改变着这座小城,我在这里生活的那六年时光,始终留在记忆里,那些平凡的小日子,始终带着这个地方特有的烟火气息,给我温暖.

我是 1990年底从三江调到合山工作的.那年,我 23岁,刚结婚不久,爱人在合山市铁合金厂工作,调动的理由是解决两地分居问题,组织最终把我安排在了市科委下属的科技情报研究所.那时的合山,是名副其实的煤城,有东矿、柳矿、里兰矿、溯河矿等几大国营大矿井,周边还有无数的小煤窑.从这些矿井源源不断涌出的煤炭,犹若千万只马匹,拉着火力发电和运输业向前狂奔,地方政府的工作和经济发展的重心也是服务矿区.是的,这里的一切仿佛都与煤有关,从来到合山的那一天起,我的生活便被浓重的煤炭气息包裹,煤的味道,煤的灰尘,煤的颜色,煤的热和暖,煤无处不在.

刚到合山时,单位没有空余的住房安排给我,我和爱人住在铁合金厂的宿舍里.这是他与工友合住的套房,一人一间,厨卫齐全,对于刚刚毕业工作两个年头的我们来说,有了一个安身之所,开心而知足.只是我来后,工友感觉不便,就常回父母家去住了.

铁合金厂在溯河矿区的旁边,宿舍离厂区也不远,在一个斜坡上,坡底路口是汽车站,每天早早就传来班车启程时短促而清脆的喇叭声.去电厂的那条狭窄公路从宿舍旁边经过,往来的运煤车辆很多,每过一辆,路面厚厚的浮尘就滚滚而飞,然后飘向两边的楼房和树木,一层又一层地裹在上面,久而久之,它们的颜色便和路面一样,黑褐,污秽,只有等到下大雨时,这些尘垢才被冲刷走,露出它们本来的面容.可天一晴,煤尘便又随着车轮扬了起来,它们在车速刮起的风中,四处奔逃,像无数慌乱的细手,每次路过,便密密麻麻拽着我的衣服,扯着我的头发,缠着我的面颊不放,任由我紧捂口鼻、掩面而行,甚至憋得满脸通红都无济于事.每次灰头土脸地回到家,跟个难民似的,沮丧的感觉像个影子一样,怎么也甩不掉.

然而,尽管这里环境脏乱,空气污浊,但在这条路的边上,我却常常看见一群等待运煤车辆经过、抢干装卸活的女人.她们或站着,或蹲着,或坐着,头上罩着一顶发黑的草帽,脸庞的颜色与帽檐落下的阴影混沌一片,里面有日晒的红黑,有煤尘的灰蒙,也有对生活期待的丝丝光亮.她们每人一把铁铲,或撑或扛或垫坐,每把铲沿都被磨得森白铮亮,闪着黑光,我不知道那是因为铲了多少煤炭而聚敛的光芒和能量,但每当看见她们总是抻长脖子,巴望着运煤车辆的经过时,却能感受那把铲子传递来的那种生存的力和劲,那种活着的热度和希冀.

因为铁合金厂的宿舍紧靠溯河矿生活区,我们平时买的是矿区小菜市的菜,喝的是矿区供的水.日子简朴,我对市场的菜类并不在意,倒是对龙头出来的水深感不安.每次下大雨涨洪水时,自来水接到瓦缸里,都黄得看不见底,一把明矾撒下去,搅拌,絮凝,沉淀,可等了半天,仍然不见澄清.有一次,我舀了水来煮面,结果两个人吃后又拉又吐.于是,那段时间我们只好常常到爱人他兄嫂那儿蹭饭,他们住在岭南市区这边,由市水厂供水,水才没有这样的问题.

当时对矿区吃水的担心,还有另一个原因.记得好多次走在街上,都看见有人讲话或咧嘴笑时,露出一口灰的牙齿,牙质像涂了一层灰釉,有的还变成了凹坑状,看上去怪怪的样子.我以前没见过,也不明就里,问了才知道是煤矿地区的水含氟高,处理不好的水吃久了,就成了这样的氟斑牙.明白了这个道理,每次我在镜子前面停下来,总要特别地看一下牙齿有没有变色,有没有变形.隐忧如蔓,长成一种心理强迫症,从此,镜子与牙之间打了个死结.

就这样在铁合金厂宿舍住了近半年,后来我们的一位老职工自动放弃了原来分给他的住房,单位便把那套二室一厅 50多平米的房子和一间配套的杂物房安排给了我(至此,才算真正地安下家来).这栋楼房在政府大院里最靠南边的位置,紧挨着大院的围墙.那时除了东面的市党委办公楼,楼房周围再没有其他靠近的建筑物,西侧最近的市委党校,也要出了大院那个小门,再拐过半山那个小弯才到.所以,我住的虽然是一楼,但视野仍然很好,站在阳台上,人民公园正在修建的亭台,里兰矿区那些高低错落的楼房,游龙一样时隐时现的红水河,以及模糊在天边的凹凸起伏的山峦,都落在视野里.而围墙外面,是一大片开阔地,一直延伸到红水河边.家里人告诉我,这里地底下是里兰矿的大矿井,不远处那座黑乎乎的山头,是采煤时掘出来的煤矸石,井口就在它的后面.但不知这片地面土地划属哪个村子,一直都没有村民来耕种,大院的职工便陆续去垦地种菜.除了那个乱七八糟凸起许多巨石的斜坡,和距离大院太远不方便耕种的地方还荒着,其他全成了一个个菜园子.

这些菜园四季葱郁,常年青翠,田园绿风直抵窗沿,给人一种难得的清新感.太阳下的那一片油光亮色,也让我时常忘了那些从矿区煤场从火电厂烟囱飞来、游魂般飘在小城上空的浮尘.在这片绿色里,我还常常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是家嫂.她那张大菜园离大院只有两三百米,因为熟悉,一眼望去,就能分辨出来.从春到冬,嫂子在地里种上各种蔬菜和杂粮.油麻菜、空心菜、卷筒青,瓜豆、辣椒、茄子,红薯、玉米、葱蒜芹,它们在不同的季节里,开各色的花朵,结不同的瓜果,或者满满当当地绿.在这个园子里,豆角喜欢编一头的细长辫子,玉米棒子的马尾总是扎得高高的;茄子开小紫花时,暗香盈盈,而丝瓜藤蔓间的那些花朵,会不断地招来许多小蜂嗡嗡地飞舞.下班后,或者每到周末,嫂子就在其间忙碌,浇水,施肥,锄草,上班没空时,则由跟随哥嫂生活的公公打理.一年四季,嫂子的菜地里总是有做不完的活,吃不完的菜.

嫂子人实诚勤快,也特别能吃苦.她原本是名井下女工,中学毕业后,就进东矿下了好多年井,每天在几百米深的窄逼巷道里,戴着头灯,曲着身子,一锹一锹地挖五煤“五”(注: 为煤号),再一斗一斗地往外送,然后拿着微薄的工资,支持家用.直到结婚生孩子,嫂子才从东矿调到了市里的百货公司,后来,她又自学了财会,改了行.我从未下过矿井,不知道在氧气那么稀薄的地下,一个女子如何承受如此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也无法想象在那漆黑无边的深井里,一个女子如何克服内心的恐惧.当我知道嫂子这些过往,再问起她在井下的情形时,她已说得轻描淡写,仿佛吃过的那些苦,现在已经变成了一杯清茶.可我却发觉,嫂子那段青春时光虽然被深井的煤炭涂得黑黝黝的,但她那双曾经穿透黑暗的安静的眼睛,总给身边的人递来暖意和光亮;那双因握煤锹而变得粗糙的手掌,总给艰苦的生活送去一股柔韧之力,让人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而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受了嫂子的感染,除了也开荒种菜,还和她一样,烧起了蜂窝煤.嫂子说,在合山,就是煤最便宜了,你不烧煤怎么行呀?两三个煤球,可以烧好一顿饭,还足够你烧一家人用的热水啦.烧煤吧!不会?我教你!话说得风风火火、稳稳妥妥的.

是啊,这里确实没有什么比蜂窝煤更节约开支的燃料了.当时,单位每套住宅的厨房都建有蜂窝煤灶炉,我们只要去煤场买煤回来就行了.可我从小在山里长大,只晓得如何烧柴,对烧煤却一窍不通.点火,鼓风,添加煤球,关炉,这些都与烧柴不同.柴是急性子,一点就着,然后轰轰烈烈地燃烧,大红火苗也蹿得高高的,畅快淋漓之后,一堂灰烬仍散发着好闻的草木醇香的味道.而煤则相反,是慢性子,生炉时需要助燃,之后煤球才渐渐由乌黑变为橙红,火才一点点地旺起来.开始,不懂如何烧煤的我,常常搞得满屋子黑麻麻的粉煤灰,全身也卤得跟刚从井下上来的矿工似的.更糟糕的是,我对煤烟的刺激特别敏感,经常被烟气浓重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呛得咳嗽不止.如果通风不好,一氧化碳散不开时,头还晕乎乎的,所以,我每次做饭都使劲憋着气,大有快要窒息而死的感觉.但煤球持久耐烧,热量充足,所以,不管怎么难受,我还是坚持烧了好几年,尤其冬季,一大早起来,就燃好两个蜂窝煤,再往炉灶架上一口大锅,这样,整天就会有用不完的热水,而小城的日子也因此泡得暖暖的.

暖暖的日子过得很慢,也很快.下班后的许多闲暇时光,我喜欢一个人傻傻地坐在阳台上打望,目光沿着那些开阔的菜园子一路游过去,漫无目的,却又有些执着,不知不觉中,那些远近相安的事物便落在了心底.

比如那条红水河,我看见它从上游奔涌而来,在小城的边上打了几个弯,再激流而下,河水因河床落差而跃起朵朵浪花,也因河道曲折而发出声声哗响.当南方的春雨被风一阵阵吹来,红水河两岸的草木就不知疲倦地开绿了,苦艾,野菊,车前子,鱼腥草,墨斗菜,它们一丛丛地从披着一层厚厚煤粉的泥土中冒出来,浅黄的芽尖,挂着微凉的水雾,泛青的气息鼓荡在迷蒙的河面上,慢慢地,河水一天天地高涨起来,我知道,这便是煤城的春天来了.而春天里的那条通往火电厂的铁路,总是显得特别清晰.这是条运煤专线,因了煤,那一排排枕木,那两条长长的铁轨,总是黑了又黑.在这条黑线上,我虽记不清每天有多少趟绿皮火车驶过,但对那铁轨的轰隆声、汽笛的吼叫声却稔熟于心,它们在无数个夜里穿过我的梦境,也在不经意间带走小城的光阴,之后下落不明,不知所终.突然有一天,当我从梦中醒来时,发现窗外的一切已穿越了多年时空,再也不是我原来傻傻打望的样子.

一个个矿井关闭了,一辆辆煤车没影了,一群群抢装卸活的女人散去了,还有那一张张菜园子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八二路,崭新的体育馆,还有房地产商开发的一栋栋住宅楼,就连原来荆棘丛生的红水河边,也修了江滨路,建成了公园,且因下游兴建水电站,流过煤城的红水河不再湍急,那截平静如镜的河段,现在是小城人们的天然浴场.而那辆不知奔跑了多少日月的绿皮火车,已停在合岭之东,成了公园的展品,成了游客的餐馆,成了一个时代特有的符号标识,成了一条人们追忆煤矿生活的捷径.

或许,不变的只有里兰那座煤矸石山.它仍在原来的位置,后面的那口矿井停采后,它也不再升高.哦,不,那座煤矸石山也变了,变成了国家矿山公园.一个春日,我爬到了山顶上,这里安静如斯,并无人至,风若有若无,阳光也淡淡的.那幅长长的浮雕墙,记录着百年煤都的采矿历史,历史厚重,在此沉默.那座以巨型煤块和矿斗车构筑的纪念碑,则屹立在山顶的中心位置,光热尽献之后,丰碑肃穆.碑的前面,是用矿井铰车轮子摆设在草地上形成的一副眼镜造型,仿佛在时光深处,总有一双智者的眼,在洞察生活,在关注命运.当我站在这里,目光透过这副“时光之镜”回望,我在煤城生活的那些日子,竟清晰如昨.

责任编辑侯建军

小日子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小日子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小日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相关小日子毕业论文范文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

小日子杂志订阅

热门小日子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