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类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与题材电影的冲突设置和艺术魅力方面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反腐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题材电影的冲突设置和艺术魅力

中国人历来有“清官梦”,希望当自己蒙受冤屈时能有清正廉明的官员明察秋毫,秉公执法,从而匡扶正义,褒奖良善.由是,中国历史上那些刚正不阿、舍生请命、除暴安民的廉吏、循吏、良吏,如海瑞、于成龙、包拯等成为民众口耳相传的英雄,他们审案判案的故事成为各种话本、小说以及戏曲的重要题材资源,并在各种演义和包装中寄托了普通人对于公正清明秩序的期盼.

自电影诞生之后,在侦破、警匪及政治等类型的影片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打击腐败的桥段上演.在中国,如果说《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乌鸦与麻雀》(1949)等影片只是在某些细节处对国民党官员的贪腐堕落有着深入的揭示与辛辣的批判,20 世纪90 年代以降的部分电视剧则在整体情节的设置上围绕贪腐与正义一方的对抗来结构情节,如《苍天在上》《大雪无痕》《省委书记》《黑洞》《忠诚》《国家公诉》《绝对权力》《人民检察官》等.2017年播出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更是成为年度现象级的作品,引发的关注和讨论一度涉及到政治、社会、爱情、娱乐等多个领域.而2000 年的电影《生死抉择》,以巨大的勇气和令人震惊的力度对中国官场的腐败进行了鞭辟入里的揭露,并以过亿的票房成为当年中国(大陆)的票房冠军.可惜,此后由于各种原因,题材的电影一直鲜有力作出现,少数几部如《风雨中的忏悔》《暖秋》《信天游》《破局》《守梦者》等,在表现社会矛盾的深度与广度上,在表现人性的复杂性方面,在情节本身的张力和剧情的感染力等方面,都欠火候,缺乏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题材的电影对于观众天然具有吸引力.这种吸引力部分来自于观众对官场复杂的权力斗争的好奇心以及窥探,甚至贪污分子对于权力、金钱、美色的疯狂攫取和尽情占有其实也让观众在憎恶之余偷偷羡慕.但是,题材电影的创作除了呼应了观众多重观影心理和特定的政治形势以及时代风气之外,还因为其情节结构方式天然符合电影编剧的规律,即在正邪双方的对抗中营造紧张的戏剧冲突,在人物的蜕变中呈现令人警醒的“人物弧光”,在人物与内心、与他人的冲突中呈现人性的复杂性和人物心理的多个侧面,从而使影片既在人物塑造方面可以体现独特的艺术价值,又可以在结局的正义战胜邪恶,正直战胜卑劣,法制战胜私欲等方面使观众获得道德情感的净化与慰藉.

因此,题材电影的重要魅力在于其冲突的多重层次和多元呈现方式,如正邪之间,人物与内心的,人物与亲人、朋友之间情与法的强烈对抗,不仅能为影片提供外在可见的动作场面,更可以将亲情、友情、爱情置于复杂的利益纠缠中从而彰显其高贵或粗鄙.而且,题材电影中核心的正反冲突还可以成为对时代人心的折射,成为观察时代风云的一个窗口,成为反映当时的社会矛盾、时代脉搏的一种载体.

例如,《生死抉择》(2000)主要围绕中阳纺织厂的腐败展开情节,进而抽丝剥茧般披露出高层的政治角力.影片中的市长李高成的痛苦与忧虑除了来自于被人欺骗、被人设局的愤怒,来自于对他妻子立场不坚定的失望,更来自于对那些纺织工人窘迫现状和不明朗未来的痛心.因为,当年下岗工人的安置和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都是最为尖锐和敏感的社会矛盾,影片在这些问题上直面弊病,深入剖析,不仅切中时代的肯綮,更能激起观众的共鸣.

《破局》(2014)则聚焦于结在土地规划、房产开发等方面存在的种种黑幕:非法出让,倒卖土地,违规办理“两证”等.因为,在2014 年,社会热点或者说腐败重镇已经不再是国有资产流失,而是火热的房地产建设背后的暗箱操作和官员中饱私囊的不法行径.而且,《破局》还通过开发商金玉庭之口指出新形势下工作的难度,“有些官员一边贪腐,一边却呕心沥血地在为这个城市出大力办大事……这是一个充满复杂的时代,对错,如何评价?好坏,怎么评估?……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当各种利益促成各种圈子,成为全社会的潜规则,从社会的角度来讲,检察官又怎么能够独善其身呢?”

《破局》除了表现反贪局长顾长风与房地产局长之间的党纪国法较量,更以大量篇幅表现顾长风与金玉庭之间的斗智斗勇.为逃避法律追究,金玉庭等人对顾长风或以金钱收买,以同学情疏通,或以绑架其年幼的女儿相威胁,双方可谓是血雨腥风的交锋.《破局》相较于《生死抉择》,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片,而是以“”为契机,杂糅了动作、侦破、警匪、爱情等戏码,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的可看性和娱乐性,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将各种矛盾冲突加以放大和尖锐化,以呈现外在的激烈动作和人物内心的痛苦煎熬.

当然,《破局》的某些段落因过分追求“可看性”而对情节进行了夸大化或者想象性的设置,尤其为了突出动作场面的精彩程度,还对主要人物进行了浪漫化的美化(顾长风出场时在KTV 与腐败分子对打时,动作干净利落,凌厉强悍),这一方面体现了题材电影在市场化浪潮中的积极调整,但另一方面也失却了题材影片本身的着力点与艺术特点,有滑向廉价的娱乐片的危险(如顾长风与检察官张芸之间充满了情趣的爱情,顾长风与搭档之间默契又不失诙谐的情谊,张芸被犯罪嫌疑人马义成的妻子点燃汽油烧伤的煽情桥段,可能都是为了体现影片的“可看性”而做出的努力).

相比之下,《生死抉择》则在处理人物内心冲突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并努力将人物置于层层深入的矛盾中凸显其痛苦、犹豫和坚决.李高成面对中阳纺织厂的腐败问题,最初面临的只是简单的人情两难,即他曾担任中阳纺织厂的厂长,现任领导都是他信任并提拔起来的,他们之间有着私人意义上的感情.当然,这种私人感情相对于他对师傅的愧疚,对于几千职工的关切来说过于轻浅,李高成很快就走出了这种道德压力.之后,李高成又发现他的弟弟也卷入贪腐之中,他干脆利落地打发弟弟回家.但是,最令他煎熬的是,他的妻子也暗中收取了巨额贿赂,而且这些贿赂是为了照顾他们患有自闭症的女儿.至此,李高成内心情与法的冲突到达非常剧烈的地步,但李高成凭着一身正气,劝妻子去自首.最后,李高成得知他这个市长是由下属向省委副书记行贿得来的,他陷入无比纠结的痛苦与两难之中.李高成经过艰难的抉择之后,本着一个人的党性与良知,大义凛然地决定与腐败集团作最后的斗争并辞去市长职务.因此,《生死抉择》体现了电影编剧的重要规律,即让人物不断面临压力下的选择,并在压力的累积中到达升级冲突,从而使情节不断走向,使人物在不断的考验或退缩中走向成熟或堕落.

当然,《生死抉择》在处理李高成面临的这些压力时,其解决方式仍然有着想当然的味道,李高成凭着过于完美的人格和坚定的党性顺利地通过了考验,并迎来了最终的胜利.但是,对于观众来说,他们可能不满足于人物通过“党性”来解决困境,他们更希望看到人物在复杂的处境中体现出真实的人性,而人物的伟大不在于他无坚不摧的党性,而在于他在困境与考验中所展现出的人性成长与闪光.题材影片在安排结局时,往往避免不了“高层主持公道”的窠臼.《生死抉择》中,李高成面对以省委副书记为首的腐败集团其实已经完全败下阵来,他最后得以全身而退并非仰仗他的党性,而是由于省委书记“最后一分钟的营救”.这种结局固然大快人心,但多少带有侥幸的意味:要是省委书记与副书记是同一阵营怎么办?要是省委书记与李高成有私人恩怨怎么办?也就是说,观众希望看到正义、法律、良知战胜贪婪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不能来自于更高权力层的天然正义感,也不能来自于个体过于强大完美的人格,而应来自于个体对于制度的信任,有效的监督和制约,甚至是时代的必然性和人民的呼声.

当前,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体现了党对于打击腐败的坚强决心和钢铁意志.对此,文艺工作者要积极响应时代的号召,聆听民众的呼声,依照艺术创作的规律,精心设置题材电影的各种冲突,不仅要写出的复杂性、艰巨性、多面性,更要将胜利的力量归结于依靠文化、法律、制度的高度上来.

反腐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反腐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反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