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慢慢的黄咏梅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跟慢慢的黄咏梅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此文是一篇慢慢的黄咏梅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慢慢的黄咏梅

武歆

很早就知道黄咏梅,读过她的小说,但没有见过她本人.后来在广州的一次文学活动中短暂相遇,在纷乱告别的餐厅中,说了一句初识的客套话,再一转身,她已经悄然离开了餐厅,走得平和、安静,没有一点热腾腾的喧闹.随后,几年未见.2016年却是连续见了两次,一次是在细雨霏霏的十月南京、扬州、镇江;另一次是在寒冷干燥的岁末北京.重要的是,两次相见之后,读了她厚厚的小说集《少爷威威》.

模糊的黄咏梅,因为小说,倏地清晰起来.

认识一个作家最好的方式,就是简单知道他的一点人生履历,然后去阅读他的作品,再然后去想象、猜测、揣摩心中的那种“印象”.要是再理想的话,那就前往作者的出生地,就像来到远离莫斯科的图拉庄园,一定要坐在托尔斯泰窄小的书房里,从那么短小的窗户里去遥望冬季的俄罗斯风雪,要多坐一会儿,然后再去细细品咂《复活》的开篇,也就知晓了托翁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细碎的文字描写俄罗斯的春天、去描写大石头下面小草是如何生长的原因.

记得细雨中的金山寺前,撑着雨伞,脚下的青石地面上跳跃着阴郁天空下细碎的亮光,周围是来来往往的游客,与再次相见的黄咏梅聊了很长时间,关于读书、关于写作,在这些文学话题的缝隙中,也知晓了她的生活状态.过去我始终以为她是浙江人,原来却是广西人.她在广西师范大学读完文学硕士后,曾在广州《羊城晚报》工作多年,后来真的到了浙江,在浙江作协文学院任职.兜兜转转,似乎与我最初的固执印象,算是有了最后的相符.

就像她的小说一样,黄咏梅是一个性格不急的人.慢慢的说话,慢慢的走路,脸上也永远是舒缓的微笑.我见过着急的女人,女人要是急起来,样子非常可怕.写小说不能着急,一心想要让所有聚光灯都照着自己,要让所有的鲜花都围拢自己,一定会把自己折磨得很惨,女作家似乎尤甚,着急朝着聚光灯和鲜花奔跑的人,结局大多支离破碎,也会狼狈不堪.不急的黄咏梅,肯定远离这种可怕.她不是那种野心蓬勃的人.永远微笑的样子,好像是一位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水手,细长的眼睛似乎看穿了喧闹的世间.

她把性格的慢,智慧地移植到了作文上.慢慢的写,慢慢的思考.只有这样不急不缓的作家,才能写下这样摇曳的文字:“十二点,还早,魏侠就在华侨新村的酒吧街里慢慢晃,心里的企图,半明半暗.”也只有如此,才能拥有这样意蕴深厚的讲述:“被灯光照亮过的雪,是有记忆的,结冰时就把光锁在了里边.”

小说的味道永远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慢慢溢出来的.像慢慢的黄咏梅,写那些悠远的文字.

阅读黄咏梅的小说,最好是在一种慵懒状态下.比如,在百无聊赖的洒满阳光的上午,抛开了所有的庸常琐碎,斜倚在沙发的靠垫上,身子歪歪扭扭的,然后看她的小说,看她如何讲述羊城“问题少年”的“问题日子”.在夹带着英文的叙事中,在派对、靓女、响指、、妈咪、发廊的元素里,社会边缘人物的日常生活逐渐显露出来.他们之所以没有远大追求,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就像《少爷威威》里的魏侠,参加派对、寻找“美眉”,甚至玩烧钱游戏,最后因为无聊参加“叉饭团”(陌生人聚会)而吸了.那么这个现代少爷,到底想要怎样的情感、怎样的生活?其实也很简单,最后魏侠“盯着那个女教练看,目测之下,女教练的年龄大约四十岁左右,身材依然保持得很好,胸、腰、腹、臀这几个关键部位都还紧致”.曾经追求年轻“美眉”的魏侠,还是走近了这个“一笑,眼角的皱纹就兵分几路地包抄了她的年龄”的拉丁舞女教练.与她跳舞,成了他一天最好的谢幕方式,并且迷醉在“女教练的头先是伏在他的肩膀上,接着,顺着音乐的节奏,慢慢滑向了他的脚后跟,他则用一只手拖着她,头颅扬得高高的,做一副冷漠状.这组动作,魏侠完成得特别有感觉,似乎又找回了往日风度”的漫长日子里.如此看来,魏侠、魏侠们所要的生活很简单,只是最初懵懂不知,一定要在慢慢寻找中忽然碰到,然后才是恍然大悟.但是我们这个踩着风火轮的社会,能给魏侠、魏侠们慢慢“寻找”“碰撞”的时间吗?

黄咏梅喜欢在小说中围绕一个人叙事,讲述“一个人”生活的无奈、心中的焦虑、前途的迷茫,讲述无奈、焦虑与迷惘的原因则是源于“时尚”,就像当年美国著名书评人米尔斯坦评价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一样:“极度的时尚使人们的注意力变得支离破碎,敏感性变得迟钝薄弱.”我想,这里的“时尚”不仅是指生活,也指精神.当人们发现自己的生活与自己的想象和追求发生摩擦、错位或是割裂时,常常会发生精神异变,也就是米尔斯坦所说的“迟钝薄弱”.

除了魏侠这个文学人物,还有黄咏梅的另一篇小说《小姨》里的“小姨”.

《小姨》也是“一个人的故事”,也是一个日子过得很颓丧的人.“小姨常常窝在躺椅上抽烟,看看画,看看电视.时间长了,头顶的天花板上便洇出了一大圈黄,遇到梅雨天,潮湿格外严重的时候,人坐在躺椅上,会被一滴滴油一样的水珠打中.小姨懒得去擦,反觉得有趣,抬头去数那些凝在墙上的‘黄珠子’.”还有比这样的日子更无聊的吗?

黄咏梅喜欢讲述日常中人的绝望,而且这种绝望,似乎又是与生俱来,慢慢的,从轻到重.“小姨喜欢找那些无人问津的无名山爬,在爬山的时候,又爱觅偏僻的山路,甚至野路来走.”黄咏梅在书写这些孤独之人孤独生活的时候,最后总要给一个出路,但这种出路,不会是金碧辉煌,也不会是阳光大道,而是非常怪异逼仄的、常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举动.“小姨集合了一群业主,共同拉起了一条横幅:‘政府建毒工厂危害市民安全’.除了这条大大的横幅,他们每个人手里还挥着一面小红旗,这些小红旗是昨天我跟小姨赶制出来的.”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以为这个孤独的小姨,可能会因为这次集体维权,从而变得开朗起来,变成一个融入集体的人.但是没有,最后的小姨依旧还要孤独,还要走向极致:“花坛上的小姨猛地把小红旗往人群里一扔,迅速将身上那件宽宽大大的黑色T恤往头顶上一撸……裸着上身,举手向天空,两只干瘦的挂在两排明显的肋骨之间,如同钢铁焊接般纹丝不动.”

黄咏梅貌似给了这些小人物出路,其实这样的出路,又何谈是出路?好像是更大的绝望,而且在这种绝望之中,还要附上凄美的悲凉.

看上去温和、友善的黄咏梅,似乎就是不想给笔下的人物以任何温暖与呵护.她不动声色地揭开生活中的层层伤疤,要让所有人看出造成伤疤的原因.尽管她使用的是平静乖巧的语言,但依然不能遮掩她揭开伤疤时的尖锐和严苛.

像《小姨》中的讲述者“我”,看见裸着上身的小姨时所表现的那样:“我站在人群中,跟那些抬头仰望的人一起.我被这个滑稽的小丑一般的小姨吓哭了.”

与人相处时,黄咏梅总是礼貌地目光专注,认真地倾听,从来不会抢话,也不会打断别人的讲述.但是无人的时候,似乎是另外一种状态.在北京参加九届“作代会”期间,有一次我坐在大巴车上,等待发车.因为临窗,恰好看见她和《作家》的编辑王小王,站在路边,似乎在等人.她望着远方,来来往往的人从她眼前走过,好像是与她无关的风.她的目光始终望着前方的天空.那一刻,她的目光迷惘、怅然,也夹有几分无人能懂的孤独.

我记得很多年前,有一位朋友跟我描述某位作家,说这个作家大大咧咧,并且断言,一定是一个拿了东、忘了西的人.另一个朋友立刻反驳,说他和那位作家熟得很,那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而且还是多愁善感之人.要是没有这位熟悉朋友的“揭发”,那位膀大腰圆、身材魁梧的作家,单看外表,的确像是一个马虎的人.但是,又有哪位写作者不是细心的人?又有哪位写作的人不是多愁善感的人?

伴随作家一生的或是与生俱来的,可能永远都是孤独感,黄咏梅也不会例外.如此,黄咏梅不仅书写城市青年的作品具有孤独之美,同样书写城市小市民、乡村老年人的作品也是这样.因为书写“一个人的遭遇”,从始至终都是黄咏梅的“主题”.

《达人》里的丘处机,这个因为爱看《射雕英雄传》而把自己名字改为“丘处机”的下岗工人,最大的爱好,就是“坐在阶梯上,倚傍着门口那棵小叶榕,两只光脚垫在鞋面上,端着书,或低头或侧脸,乍眼看,像社保局门口放了尊雕塑”.还有《何似在人间》里的老年人:“死亡对于在松村活到八十岁的老人来说,再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地里的庄稼侍弄不动了,牛栏里的黄牛套不住了,锅里那一只小崽鸡也嚼不烂了,甚至,锁在斗柜里的那一沓钞票也保不牢被孙子偷偷摸了去花光了,他们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但是无论这些小人物怎样的平庸,黄咏梅在有过严苛和悲凉之后,最后还是要捧送给小人物们人格上的尊严.所以《达人》里的丘处机“可以将一方冰徒手捧到冰鲜档,步伐从容,还不妨碍他跟旁的熟人打招呼,仿佛他手上那一坨亮晶晶的东西,是一捧淌着水滴的百合花,看起来很有风度”.同样,《何似在人间》里那个有着庸常生活的松村,特别是村子里那个给亡者最后安慰的抹澡人廖远昆,最后也是“他在河里泡了一整夜,松村的河水为他抹了一夜的澡,他比谁都干净地上了路”.

黄咏梅用百分之一的温情,送别小说里百分之百的芸芸众生.她对温情的书写,总是显得极为苛刻,犹如一道亮光忽然掠过.再去寻找或是固定那种亮光,发现已经停止了,已经结束了.

就像当下太多的人喜欢宠物一样,黄咏梅也喜欢.她喜欢猫,但不像小女生一样的喜欢.她没有欢天喜地的呼叫,到处张扬的讲述、炫耀,而是沉静地深情凝望.面对猫时,她的目光犹如无边的深潭.

去年十月,在南方一路走来,好像在西津渡的某条小巷子里,遇上两只懒洋洋的猫.一只黑猫卧在藤椅上,闭着眼睛,蜷成了一个圆;另一只白猫在墙头上,似乎要下来,似乎又要离开,身子拉得长长的.高处的白猫凝望矮处的黑猫.两只猫,油画一样呈现.黄咏梅用手机拍下来,走了很远,还在回头探望.

一个喜欢猫的70后小说家,也有猫一样的性格——安静、敏感、内敛以及永远的静思.她不会主动打扰别人,也不希望别人贸然打扰自己,永远坐拥自己的情怀,迷恋地眺望远方.

我发现,作为小说家的黄咏梅,与她生活中的状态一样.生活中少言寡语,小说叙事也是如此,无论叙述怎样的生活波澜,文字也不会张牙舞爪,就像她散文化的小说《父亲的后视镜》.

在我读到的黄咏梅的小说中,我觉得这是她最为成功的一篇小说,写得也是最为激荡人心.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好像在叙述进程中,她努力克制着自己的,用平静得不能再平静的语言,讲述一个父亲平凡的生活、不平凡的情感,当然还有父亲的坚韧和博大.

这是一个跑长途车的父亲,这是一个曾经出轨的父亲,也是一个拥有温情家庭的父亲.怎样的温情呢?“父亲跑长途,远的地方,一趟七八上十天的,母亲就把父亲一件灰色的旧毛衣垫在枕头上,把手伸进袖口里,这样,她就躺在父亲的胸口上了,并跟父亲握着手.”

父亲去过很多地方,但是很多地方,他都没有下车.父亲面对儿女询问那些陌生的远方时,抱歉地说你们知道,后视镜里看到的东西,比老王伯伯的风筝还飞得远,又远又小.但是面对孩子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和期盼,父亲终于神神秘秘地拿了许多照片给孩子,是他向厂里那个工会主席借了相机拍照的.但是这些照片拍下的多是公路牌,而很多公路牌上的地名,两个孩子听也没听过.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知道作者该怎样继续讲述下去,也不知道该会发生什么突然情况.因为“渐渐地,我们不再满足看公路牌,我们吵着父亲要看风景”.后来父亲拍回来的照片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好看,他被路上的风景迷住了.但是终于出事了.父亲被厂里记过处分,还要负责赔偿货物损失.原因就是,“父亲开到贵州六盘水盘山公路,那地方刚下过雨,山与山之间正骑着一道彩虹,像年画里看到的那样美.父亲生怕彩虹消失了,连忙停下车,抓起相机……没想到,父亲停车的地方是盘山路一个转弯口,迎面一辆货车看到父亲的卡车时,刹车已经来不及,两相对撞,货车翻了.”后来母亲去世,父亲独自生活,遇到一位“好心”女人.但是这位“好心”的女人,以过年做卫生为由,卷走了父亲所有值钱的东西.

就像黄咏梅曾经的小说一样,往往会在小说最后响起惊天“炸雷”,要让那雷声永久震荡在读者的心中.《父亲的后视镜》也是如此,一辈子在路上开车的父亲,最后去了河里.父亲要在河里找回某种感觉.“父亲又回到了河,他安详地仰躺着,闭着眼睛,父亲不需要感知方向,他驶向了远方.他的脚一用力,运河被他蹬在了身后,再一用力,整个城市都被他蹬在了身后.”

读到这里,再强硬的人,也会被这用尽了一生的“蹬”,“蹬”得身心破碎!

了解黄咏梅,其实很简单.找个机会,从很远的地方,看她独自状态下的目光.那时就会知晓,写小说对于她来说,不过就是一种心境.

一种可有可无的心境.

慢慢的黄咏梅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慢慢的黄咏梅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慢慢的黄咏梅方面论文范文。

1、黄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