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和暨南大学图书馆创立与沿革考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这篇暨南大学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暨南大学图书馆创立与沿革考

摘 要 关于暨南大学图书馆的创立时间,历来有多种说法,校史语焉不详,亦未见专文讨论.文章根据暨南大学沿革,略述1949年前暨南大学图书馆的设立情况,梳理辨析材料.研究表明:暨南大学图书馆创立于1918年10月6日,其源于暨南学堂和暨南学校的阅书报室.

关键词 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图书馆 洪年图书馆 图书馆史

引用本文格式 罗志欢. 暨南大学图书馆创立及沿革考[J]. 图书馆论坛,2017(2):97-104.

Research on the Foundation and Evolution of Library of Jinan University

LUO Zhi-huan

Abstract Opinions regarding to the exact date of the foundation of library of Jinan University differ. Up till now,there has not a single article to expound this issue. This paper,based on the history of Jinan University,outline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library before 1949,and analyzes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in order to verify that library of Jinan University was founded on October 6th,1918,which originated from Jinan School and Jinan reading room.

Keywords Jinan University;Jinan University Library;Hongnian library;library history

  我国华侨最高学府暨南大学肇始于1906年两江总督端方创设的暨南学堂.作为大学三大支柱之一,暨南大学图书馆创立于何时,历史沿革如何,暨南大学校史语焉不详,亦未见专文探讨.本文根据暨南大学历史沿革之相关资料[1],略述1949年以前暨南大学图书馆的设立情况,并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梳理辨析,以考证暨南大学图书馆的创立时间及相关历史沿革.

1 南京初创时期(1906~1923)

  南京初创时期,暨南学堂有图书馆吗?在暨南大学图书馆相关历史沿革资料中找到这样的记述:“1907年3月23日,国内第一所华侨学府暨南学堂开学.图书馆也随之建立,是暨南大学最早的组织机构之一.”[2]学校创立,图书馆也“随之建立”,笔者认为此提法有点想当然.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找到确切的相关资料支持暨南学堂图书馆就是“暨南大学最早的组织机构之一”的说法.

  起初,暨南学堂并不是建好校舍后再招生的.按照两江总督端方的计划,并没有专设学堂的打算:只“候该生等来宁,即查询志愿,分送各学堂肄业”[3].“但在学生来到之后,发现他们的国文、国语都需要补习,况且南洋各岛陆续还有学生来南京就学,不设立一所专门学校,就很难按照侨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和管理.因此决定建立一所专收侨生的学堂.”[4] 先是“借实业学堂洋楼为校舍,其教习均由实业学堂兼充.”①[5]嗣因各埠华侨学生陆续回国,原校舍无以收容,“特迁往妙相庵初级师范旧址以为校舍”[6].同时,端方饬令江宁提学使陈伯陶、洋务局总办温秉忠照料一切,“并筹拨经费,择度校舍,延订教习,分科教授,派员管理,统合画一,名曰暨南学堂”[7].“是年三月二十三日,迁入新校舍,设班实习.派郑洪年任堂长,是为暨南学堂成立之始.”②[8]在比较仓促的情况下,暨南学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但好景不长,暨南学堂创办4年后,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朝覆灭,学堂因而停办了6年之久,1918年春复校,改称国立暨南学校.

  暨南学堂创办之初的4年中,校舍利用的是妙相庵的房屋,没有进行较大规模扩建[9],目前没有直接或间接找到相关的证据显示当初设有图书馆.期间相关的负责官员奏拨经费,主要用于建筑校舍,添置住宿、器具等学习生活基础设备,而购置书籍经费事项亦偶有提及,比如,宣统元年(1909)六月初九日,端方奏《暨南学堂医药书籍等费请仍由闽海等关分拨片》称:“本年全班学生一百七十余人,购办英文书籍,添置理化器具共需银二千两.”[10]既然购买了书籍,就得有存放之所,这个地方一般称为“阅书报室”或“图书室”,但目前尚未发现有关暨南学堂图书室的文字记载.当时学生不多,阅读量和购书量不大,关键是校舍草创未就,因此“图书馆也随之建立”的可能性不大.另一条资料可作参证:1917年,黄炎培等奉命复校,曾向教育部呈报的《暨南学校五年间进行计划表并造送七年度预算册》中提到:“暨校房屋均系旧时建筑,形式位置殊少合宜,以后年增学额,亟须添购校地,翻建旧屋,添建新舍.”[11]在其“五年计划”中,图书馆一项是“筹备附设”,即“添建”而非“翻建”,说明之前并没有旧馆舍可供“翻建”.按常理,在暨南学堂创办之初的4年中或设有图书室,至于图书馆的存在仍是一个疑问,需要进一步考证,找到确信的文字记录.

  辛亥革命后,暨南学堂在旧址恢复办学,改名国立暨南学校,此时始考虑修建独立的图书馆馆舍.1917年夏,教育部委托黄炎培赴南洋考察教育,既归,决定规复暨南学校[12].同年11月1日,教育部派黄炎培筹办暨南学校.黄炎培等向教育部呈报的《暨南学校五年间进行计划表并造送七年度预算册》中云:“暨校停闭年久,图书仪器存者无多.今筹规复,依校章第一条第三项应规划施设者如图书馆、商业博物院、学校银行以及附属小学、农工业附设机关均须次第筹设.”1918年4月16日,教育部下达指令:“该校五年间进行计划切要可行”“七年度预算亦属核实”“仰即遵照此令”“均准照办”[13].所谓“五年间进行计划”包括预备期(民国六年十一月至民国七年七月,共9个月)、民国七年度至民国十一年度(共5年)需要筹备和实施的事项.预备期筹备设施第一项是“筹备附设图书馆”;民国七年度开办的设施第一项也是“图书馆开办”.所谓“开办”,即指建立或举办.筹备与开办事项均首列图书馆,足见学校的重视.

  鉴于图书存放及学生阅读的需要,在图书馆未成立之前,1918年3月11日学校先行在“校内设学生阅书报室”[14].同年4月18日,学校颁布《阅书报室规则》,共9条,对开放时间、管理人员、阅览规定、借阅手续以及荐购、保护书刊等事项进行了规定.《阅书报室规则》前言称“在图书馆未成立以前暂时适用此规则”[15],由此旁证了此前图书馆并不存在的事实.

  图书馆的建设基本按“五年间进行计划”推进.经过近1年的筹备和建设,1918年秋图书馆竣工:“10月6日,图书馆行开幕式,计有图书一千二百十三册.”[16]此则资料明确记录了学校有史以来始有了“图书馆”之名,而且有了图书馆之实,馆藏图书数量也是首次公诸于世.1947年编印的《本校概况》有云:“民国七年,暨南学校规复,本校初有图书馆.”[17]一个“初”字道出了“本校图书馆”的创始.

2 真如发展时期(1923年9月~1937年8月)

  1923年,暨南学校陆续迁到上海真茹镇(真茹后改作真如,即今上海普陀区真如镇). 《百年暨南史》称:“自1921年校董会规划在上海西乡真如建设新校址时起,在海内外热心华侨教育人士的支持下,经过近两年的苦心经营,耗资23万余元,到1923年夏末,新校舍第一批工程已经落成,计有学生宿舍3座,办公室、大教室、饭堂、调养室、浴室各1座,可容纳师生500余人.”[18]第一批工程并没有提到图书馆.而《普陀区志》则称:“1923年秋,暨南学校真如新校舍落成,校图书馆同期竣工.”[19]而呈报教育部的《本校概况·本校行政系统》(1926年5月)中云:“总务主任(总务处)”下设“图书管理员(图书馆)”[20].这两条资料说明真如校区在洪年图书馆之前确有一所图书馆,可惜语焉不详,有待进一步考证.图书馆竣工仅1年,1924年9月江浙战争爆发,“真茹当兵火之冲,本校为营垒者两月,图书仪器荡然无存”[21].

  暨南学校图书馆经过3年的发展,藏书益增,但1924年图书馆遭到江浙战争破坏,原有馆舍已不敷应用.1926年3月31日,校长姜琦在校董会议上提议募捐建筑图书馆,议决通过[22].“并请延杜定友、王云五诸君赞襄一切,庶几一切设备办法均能合于现代图书馆原理云.”[23]建筑费以一万五千元为度.范文照绘图,张源兴营造厂中标.图书馆的雏形为凸字形,占地六分零九毫四丝;分上下两层,上层全作阅览室及书库,可容纳一百二十人;下层分作教室及馆员办事室[24].4月14日第十四次校务会议及图书馆委员会联席会议议决通过图书馆募捐委员会规程,推定王曦晨为图书馆委员会主席[25].4月28日第十六次校务会议宣布图书馆募捐委员会成立,选举潘序伦、雷宾南(沛鸿)、马景常、邓只淳、姜伯韩(琦)、贾佛如等26人为委员,公推校长为图书馆募捐委员会委员长,贾佛如为会计员,议决图书馆募捐由全体教职员及学生分队劝募[26].5月,呈报教育部《本校概况》在未来计划“关于建立图书馆”项称:“两载以来次第添购,百不及一,学术研求大感困难,因之拟向国内外热心教育诸公募集捐款,建立图书馆一所,以为实施之用.”[27]5月8日,《暨南周刊》第29期登载《图书馆募捐委员会规程》.5月27日,新图书馆奠基[28].6月,举行图书馆募捐.校董郑洪年首先认捐5000元,并允将承担募足不敷之款.遂由校长提议、校务会议议决,定名“洪年图书馆”,以为纪念.至7月,募捐共得万余金,校长敦促先行兴工.12月,图书馆动工兴建,原定以半年竣工[29].

  1927年2月,沪宁路线发生战事,全校师生迁徙沪上,图书馆相关建筑因此停工.5月27日,藉本校20周年纪念之便,先行洪年图书馆开幕典礼,继续开工.6月14日,国立暨南学校改组升格为国立暨南大学.9月,兵复来校,馆舍为军人盘踞月余,工程受阻,延期复延期,直至是年秋天,图书馆始全部落成.遂安装书柜桌椅,布置馆舍.11月21日,图书馆正式开馆.符大昺作《洪年图书馆记》记之[30].

  洪年图书馆建立之前,图书馆长期隶属于学校教务处图书课,由校长聘任许克诚主其事[31].郑洪年掌校后,对于图书馆的扩充不遗余力.1928年1月25日,图书馆从教务处分离出来,改为独立机关,设馆长一人,由校长聘叶崇智(公超)为馆长[32],从此图书馆在学校的地位得到提升.《申报》曾以《暨大洪年图书馆之蔚观》为题进行报道:“自改为独立机关,聘图书专家叶崇智氏担任馆长,力事扩充,现又添建馆舍,内辟毕业生研究院.上学期由郑校长指定一万八千元,分配于各系,购置大宗书籍.……现藏中文书籍十五万卷,精订一万六千余册;西文书八千余册;日文书五百册.典藏充实,蔚为大观.每日平均到馆阅览在五百人以上.”[33]新馆既成,时虽“为沪上各校图书馆之最大者”[34],但不久因学校教室不敷,馆中楼下房屋,强半被辟为教室,原规划馆内附设“南洋馆”等计划也无法实现.扩充图书馆工程纳入学校第二期建筑规划中:“第二期建筑为礼堂、高中宿舍、体育馆,扩充图书馆及膳堂,约于明年寒假暑假前次第完成.”[35]实则开工时间定在当年暑假期间:“爰拟将馆舍再事扩大.仍由范工程师绘就图样,定于暑期内即行开工.一俟添建之新屋告成,设备等或可渐臻完善.”[36]1929年夏,馆长叶崇智就职北平,聘张天方(凤)博士继任馆长③[37].由于学校课室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叶崇智离校后,他原住之卧室以及附近之存书室也暂改为课室,因此扩充图书馆势在必行.但后来图书馆的扩建计划没了下文,实施与否不得而知.

  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真如镇处于战区,学校再次遭受重大损毁.2月2日,蔡元培电国联文化合作委员会,日军摧残文化机构:“此次日陆战队及飞机二十余架,在上海之闸北横施暴行,故意摧毁文化机关,如中国最大出版事业之商务印书馆、东方图书馆、暨南大学等均被焚殆尽.”[38]为安全起见,学校决定在学生较为集中的上海租界、苏州、广州三地分别办学.上海租界校区分为两院,第一院在赫德路,第二院在新闸路.奉校长之命,图书馆于2月21日开始陆续将图书馆藏书搬出,部分暂存华龙路中华职业教育社,部分存放于莫利爱路本校临时办公处.至25日,除报纸及尚未装订的杂志外,所有图书已全部搬出.后因临时办事处房屋不敷,再租新闸路1758号(位于第二院西部)为图书馆,遂于3月27日迁入新址.原藏于莫利爱路临时办公处的所有图书也迁到新闸路图书馆.经过两周的整理,新闸路图书馆的全部图书整理就绪,并于4月25日起正式开馆[39].

  嗣停战协定签字,1932年5月23日,暨南大学战后整理委员会校舍组开始接收和清理真如校舍,并从各处搜回书架30余件[40],往真如维持会搬回各项不全书籍、杂志、印刷品等十数麻袋[41].7月,新闸路图书馆用房租赁期满,而真如馆舍的清理也大致就绪,遂于是月13日开始回迁,16日全部搬运完毕[42].回迁图书凡1991组(捆),分装木箱225个,麻袋117包.23日,搬回真如洪年图书馆的图书全部整理完成[43].

  战后,“本校各地面及各校舍,被日军抛弃之书籍,狼藉不堪”[44].至于图书损失,《国立暨南大学损失报告》称,因“沪变”(即“一二八事变”)损失校产中“中外书籍杂志报章类5.000元”,教职员“书籍类20.000元”,学生“书籍类160.000元”[45].从这份报告看,师生个人书籍损失巨大.当时代文学院长兼图书馆馆长张凤赋诗《接收真如有感》一首,诗曰:“莫问楹书近无恙,未曾博塞等亡羊.”自注称:“二十年余所积古物悉数沦陷,价达万余金.”[46]相比师生个人的书籍损失,属于校产的图书馆藏书损失较小.据《暨南校刊》报道:“本校图书馆藏书,共四万余册,即在最近四年来,亦增书凡十万余元,幸在十九路军退却前三日迁出大部,得免全部损失.……沪变之后,本校师生之书籍几全损失,惟本校图书馆图书,尚存大部,知识粮食,得有接济,可谓幸矣.”[47]图书馆藏书有幸得以留存,有赖于图书馆同仁的及时抢运和妥善保存.1932年5月4日,《申报》报道了这一事实:“暨南大学以地理上之关系,时受日空军之重大威胁,早经分别迁往上海、苏州、广州照常上课.而该校图书馆所藏中西文图书颇多,一二八事变后,即设法迁来沪上.除一部分报纸及未装订之杂志外,其余均无损失.……该馆藏书约数万册,今得保存无恙.”[48]战争期间,图书馆曾为日军占据,虽然图书转运及时,损失无多,但“图书亦多残缺,而中文善本及西文书散失尤多.尚存三万四千余册,约当战前之半”[49],且书架、阅览桌椅等器具和杂物被严重毁坏.

  1933年6月,馆长张凤因专任教务,聘胡肇椿兼图书馆主任[50].12月,学校发生驱逐校长郑洪年风潮.翌年1月,学校“驱郑会”以郑氏欺世盗名之由,将“洪年图书馆”易名为“暨南图书馆”[51].2月,胡肇椿辞职[52].从第二学期开始,改约杜钢百为图书馆主任④[53].馆务会议请求确定图书馆经费并增加预算、重新编订图书目录、补全残缺图书、充分添购报纸杂志等.9月,主任杜钢百因故辞职,由查修继任.28日召开馆务会议,讨论编制新图书馆目录、增购新书及杂志、清查未还图书、增加阅报室等事项[54].

  1936年,暨南大学搬回真如校区已4年,洪年图书馆已建10年,此时藏书已达5.6万多册.藏书日增,馆舍陈旧,不敷应用,校方复力事图书馆扩充事宜,多次提出图书馆重建或扩充建议.早在是年2月,校长何炳松在宴请全体教员演词中就提到:“至关于本校的改进计划,最重要的莫过于大中学部分离的问题.……详细计划,业已送呈教部.……同时大学部新图书馆的建筑,亦包括在该项计划之中,如能实现,对于本校前途,确有很大的影响.”[55]6月,暨南大学举办成立9周年暨创校30周年纪念,校长在《发展计划——理想中的本大学》中称:“就本校实际情形论,似乎在最短期间非添造实验学校、校舍、体育馆、较大的图书馆以及较好的学生宿舍,实不足以应付国立大学基本的必要的需要.这是我们应该设法求其早日实现的.”[56]图书馆主任查修在《图书馆发展计划》中也提到:“现有馆舍虽系民十六年所特建,但目下极感不敷应用,希望能另行建筑,或就现有馆舍加以扩充.”[57]9月,主任查修因到上海交通大学任事,另请林仲达担任[58].馆务会议讨论现有馆舍不敷应用问题,议决要求学校扩充馆舍,为研究室及阅报室之用[59].因书库爆满,遂将常用各科教本及参考图书分别陈放各院系研究室.

  1937年1月4日,校长何炳松在总理纪念周报告中再提图书馆的重造:“大学部虽已成立十年,但是原有基础非常薄弱,校舍、校具、图书、仪器等设备,都很简陋.”“同时我还有几个理想,如体育馆的建筑,图书馆的重造,……都应该早日求其实现.”[60]2月,图书馆主任林仲达因前往广州勷勤大学任教辞职,所遗职位由文学院院长郑振铎兼任[61].郑振铎馆长甫上任,即提出图书馆应“更注意南洋文献之特殊使命”的愿望[62].至3月,藏书达6万余册.“图书馆增购图书过多,馆内已收藏不下,移往各研究室,近且有改建图书馆的计划.”[63]8月,“八一三”战事爆发,重建图书馆的努力化为泡影.战火再度殃及真如校区,校舍几被夷为平地,“图书馆西部亦有一弹穿入”[64];“洪年图书馆前底草坪,都受了残酷的鳞伤.”[65]不仅仅是暨大,上海市区公私图书馆及学校图书馆普遍遭到破坏.《申报》报道称:“八一三战事爆发,损失最大者如市中心图书馆、南市文庙图书馆以及同济、暨南、复旦、交通等学校图书馆……总计损失图书达四十余万册.”[66]至于暨大图书馆藏书的损失,据战后编印的《暨南大学图书馆劫余书目》前言称:“经八一三战役,中日文之杂志、日报二万余册,全部毁失.中日文之图书亦丧失大半.惟西文之图书杂志及比较重要之中日文图书幸获保存.”[67]9月,学校奉令迁入上海公共租界继续办学,时间长达4年之久.

3 上海“孤岛”时期(1937年8月~1941年12月)

“八一三”战事爆发之初,学校将“仪器图书装了两百多箱运往九江,以准备迁校江西”.部分重要图书仪器转移到法租界内的中华学艺社安置[68].大学部匆匆觅得美租界小沙渡路826号侨光中学的房屋,分租了一半为临时校舍,其中安置“图书储藏室、阅览室各一所”[69].学校迅速于1937年9月20日开学.因人多地窄,“学校里处处显得拥挤,过道中尽是等待上课的同学,图书馆更现出抢位子的浓厚风气”[70].由于时局动荡,1938年间,学校先后搬迁到法租界陶尔斐斯路四合里38号、威海卫路新寰中学、公共租界康脑脱路528号教堂上课.至1939年,学校稍为安定,渐次扩充了图书仪器[71];从“江西运回来的书籍也启箱取出陈列,并且买了不少的新书”⑤[72].

4 建阳内迁时期(1941年夏~1946年夏)

1941年夏,日本南侵之心日益明显,且与美英等国家矛盾日甚,太平洋战争势不可免,战争若爆发,上海租界必将不保.有鉴于此,教育部强令暨南大学即刻办理内迁,遂由周宪文、吴修赴闽筹设暨南大学建阳分校,11月正式开学[73].1942年夏,总校迁闽完毕,暨南大学建阳分校的名称遂被取消[74].考虑到迁运困难,暨南大学在南迁前,先行将图书设备、文件档案等装箱,分别秘密寄存上海某处[75],没有运往建阳.

  在建阳,校址主要以童游文庙为中心,并借用明伦堂等处,且进行修葺改造作为教室、办公室以及宿舍等.图书馆即由崇圣祠改建而成:“大成殿扩建后作为大礼堂,……正后殿作为图书阅览室,崇圣祠改装为图书馆”[76].校友白文回忆称:“在建阳初期,图书资料非常缺乏,只要能够上得了课,大家挤得下,就不错了.后来逐步向江山、南平、福州等处商务印书馆搜集购买到少数书籍,还特派郭虚中驻福州专职搜集采购图书,经多方努力,才先后购得中文图书数千册,其中还有不少善本.另蒙在福州的外国朋友惠赠外文书数百册.经数年经营,图书馆略具规模.”[77]“在建阳时购置中西文图书六千余册”[78].

5 复员回沪时期(1946年3月~1951年6月)

  1945年8月,抗战胜利.暨南大学校务委员会决定准备迁回上海,学校除遍揽名师外,还制定了院系调整、扩充规模的庞大计划.1946年2月,学校拟定《国立暨南大学复员计划建筑房屋之种类及造价估计(甲项)》.依这个计划,图书馆为独立的二层宫殿式中西合璧建筑,楼下书库,楼上阅览室,可容纳人数600人,造价估计8万美元[79].3月,全校师生携带图书仪器及随身用品,分乘多辆卡车,从建阳经龙游到兰溪,再换船到杭州,之后转往上海[80].6月,暨南大学返沪之后,发现原真如校舍遭战火严重损毁,成了一片废墟:“宿舍、教室、洪年图书馆也成一片瓦砾”[81].因受内战影响,经费有限,原拟在南京建永久校舍的计划经年无着.在两难的情况下,经校长何炳松多方奔走,遂由行政院拨得上海东体育会路330号前日本第二女子高等学校及宝山路前日本第八国民小学旧址两处,作为暨南大学返沪之临时校舍[82].

  因系临时校舍,学校并未为图书馆安排独立的馆舍,图书馆与办公室、教室、实验室、礼堂等同在一幢办公楼.1947年编印的《本校概况》称:“本校现有校舍,分第一院,第二院.……第一院在东体育会路三三○号,……原有楼房一大幢,现为本校总办公处、理商两学院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及礼堂.”“第二院在宝山路,……原有楼房一大幢,本校使用三分之二,现为文法两学院办公处、教室、图书馆及礼堂.”[83]当时《申报》以《暨大图书馆 馆舍分两处》为题报道:“一处设在东体育会路,为理学院图书馆,除专置理商学图书外,近得教育部配给敌伪图书三万册.”“另一处在宝山路,为文学院图书馆,专置文法图书,除原有图书三万余册外,近又应备《东方杂志》全份,各省通志,各大学学报,研究院地质调查所刊物,美国图书馆协会捐送一九四○年至四六年关于文法类图书杂志多种,及交换到吧城省图书馆赠送南洋图书二十余种.全部中西图书,均已整理编目就绪.”[84]

  截至1947年,图书馆藏书达8万余册:“在建阳时购置中西文图书六千余册,亦迁运来沪.在沪先后接收日本女子高等学校书籍七千余册,教部分配陈群藏书三万余册⑥,美国赠送教科书杂志四百余册,日本岩波书店赠书二百余册,教育部驻沪文物分配委员会分配书籍三百册,合计接收书籍达四万余册.又添购中西文新书五千余册,杂志一百余种.总计旧存暨接收新购之书达八万余册,杂志达三百余种.因一二两院校舍局促,书库及阅览室均嫌狭小,势须筹建图书馆,以利扩充.”[85]这一时期图书馆主任为孙心磐[86].

  暨南大学复员返沪后,国民政府虽有在南京建永久校址之规划,但因局势动荡,迁校遥遥无期.故自1947年始,学校迭次呈请教育部,拟先在真如校址规划建造校舍,徐图恢复,以改变目前局促狭隘的困局[87].可是,直至1949年暨南大学合并于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等校,拟在真如旧址建造校舍,筹建“宫殿式中西合璧”图书馆的计划最终未能实现,图书馆一直处于分置两院并与其他部门同楼办公的状态.

6 资料辨析

  在目前公开发表的论著中,关于暨南大学图书馆创立时间有两种说法:一是“1917年说”.比如《十八年度国立暨南大学洪年图书馆概况》(1929年)云:“本校之有图书馆已历十有二年.”[88]据此推断,即为1917年.之后,《国立暨南大学洪年图书馆概要》(1933年)[89]、《上海各图书馆概览》(1934年)[90]、《全国文化机关一览》(1934年)[91]均沿用此说.二是“1918年说”.比如,曹聚仁《暨南创校以来大事年表》(1929年)云:一九一八年“十月六日,本校图书馆行开幕式,计有图书一千二百十三册”[92].《本校概况》(1947年)又云:“民国七年,暨南学校规复,本校初有图书馆.”[93]之所以出现两种不同的说法,原因在于各自的计算依据不同:“1917年说”是以图书馆筹备或动工时间为准,“1918年说”是以图书馆建成或开放使用时间为准.《康熙字典》云:立者“存立也”[94].既然言“创立”“成立”,必须有实物存在,无物可立何以称之为立?

  另一种提法亦值得商榷:“1927年在上海改为国立暨南大学,是年秋即建立了暨南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洪年图书馆.”[95]“前身”者,犹前生.《辞海》云:“前身,本佛教名词,谓前世之身.……今亦借指事物所由发展而来的原先的名称或形式.”[96]目前资料显示,暨南大学图书馆的“前世之身”当为1918年创立的国立暨南学校图书馆.

7 初步结论

  1949年之前暨南大学图书馆历史沿革的重要节点包括:(1)南京初创时期(1906~1923年):暨南学堂图书馆未见记录;1917年11月~1918年7月,国立暨南学校图书馆在筹备中;1918年3月11日,暨南学校内设学生阅书报室;1918年10月6日,暨南学校图书馆行开幕式.(2)真如发展时期(1923年9月~1937年8月):1923年国立暨南学校真如校区图书馆落成;1927年新建国立暨南大学洪年图书馆;1932年租赁上海租界新闸路1758号为图书馆,同年7月搬回真如校区;1934年“洪年图书馆”一度改名为“暨南图书馆”.(3)上海“孤岛”时期(1937年8月~1941年12月):图书馆临时设在上海美租界之侨光中学内.(4)建阳内迁时期(1941年夏~1946年夏):图书馆迁至福建建阳崇圣祠内.(5)复员回沪时期(1946年3月~1951年6月):图书馆分设在上海东体育会路第一院和宝山路第二院两处,均非独立馆舍.

  初步结论:暨南大学图书馆创立于1918年10月6日,其历史源于南京暨南学堂和国立暨南学校的阅书报室.根据上述结论,2018年10月6日,暨南大学图书馆将迎来100周岁生日.

致谢:本文承蒙暨南大学图书馆馆长史小军审阅,并支持文中观点及采纳结论,谨致谢忱!

注释

①有照片为证:“二十五年前之暨南学生(照片)/摄于南京实业学堂楼下,时光绪三十二年夏.”照片为1906年郑洪年与十二位侨生在实业学堂楼下的合影.照片载《南洋研究》1931年第4卷第1期,第1页.

②“新校舍”即指妙相庵初级师范旧址,地处南京鼓楼薛家巷.

③《申报》1929年7月6日报道《暨南重要职员之更替》称“现改聘翟氏继任馆长”,疑误.“翟氏”指翟俊千.

④“杜钢百”一作“杜刚百”.

⑤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有《国立暨南大学图书馆新编书目》第一卷第二号,1939年6月编印.

⑥陈群(1890-1945),字人鹤,国民党元老,曾任汪伪政府考试院院长,在上海、苏州、南京三地均有藏书处,搜集图书文物极多.抗战胜利后,其藏书由教育部上海区接收委员会接收,后转交复员回上海、南京相关单位,1949年多数善本迁移至台湾.

参考文献

[1][9][18][71][73][74][79][80][82][87]张晓辉.百年暨南史1906-2006 [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26,31,93,99,139,178,180,179,182.

[2] 本馆历史[EB/OL].[2016-05-21]. http://lib.jnu.edu.cn/ libinfo/Info.action?id等于35&expandable等于35.

[3] 端方. 华侨分送肄业片[M]//端忠敏公奏稿 卷七. 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888-889.

[4] 暨南大学校史编写组. 暨南校史 1906-1996[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6:4.

[5][6]暨南学堂之组织[J]. 寰球中国学生报,1907,1(5-6):75.

[7] 端方. 江督端奏设暨南学堂片[J]. 学部官报,1907(25):1.

[8][12]林思温. 暨南学校沿革史[J]. 中国与南洋,1918(1):1-2.

[10] 端方. 暨南学堂医药书籍等费请仍由闽海等关分拨片[J]. 学部官报,1909(94):9.

[11][13]指令暨南学校该校进行计画及七年度预算均准照办文(第四百二十七号,七年四月十六日)(附暨南学校五年间进行计划表)[J].教育公报,1918,5(8):28.

[14][16]暨南学校一年间大事记(1917.11.1-1918.12.31)[J].中国与南洋,1919(5):3,11.

[15] 暨南学校各项规程[J].中国与南洋,1918(3):6-7.

[17][49][78][83][85][93]本校概况(七、图书/本校图书统计表)[J]. 国立暨南大学校刊,1947(1复刊):3-6.

[19] 张一雷. 普陀区志[M].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786.

[20][21][27]本校概况(民国十五年五月呈报教育部)[J]. 暨南周刊,1926(28):1,8.

[22] 校董会议纪(民国十五年三月三十一日)[J]. 暨南周刊,1926(25):1.

[23] 暨南学校扩充图书馆之计划[J]. 图书馆学季刊,1926,

1(3):538.

[24][36]叶崇智. 国立暨南大学洪年图书馆之经过及概况[J].暨南周刊,1928,2(10):1-3.

[25][26]校务会议纪[J].暨南周刊,1926(29):1-2.

[28] 筹备中之暨南念周纪念会[N].申报,1927-05-25(8).

[29] 国立暨南大学洪年图书馆之经过及现况[J]. 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28,4(1):15.

[30] 符大昺. 洪年图书馆记[J]. 暨南周刊,1928,2(4):13.

[31] 金敏甫. 国立暨南大学洪年图书馆度概况[J]. 图书馆学季刊,1929,3(3):445.

[32] 民国十七年度大事月表(1927.6.13-1928.7.11)[M]//国立暨南大学校务特刊(十六年度). 上海:国立暨南大学,1928:34.

[33] 暨大洪年图书馆之蔚观[N]. 申报,1928-07-21(11).

[34] 暨大洪年图书馆增订开放时间[N]. 申报,1929-06-07(27).

[35] 郑洪年. 一年来之经过并今后之计划[M]//国立暨南大学校务特刊(十六年度).上海:国立暨南大学,1928:15.

[37][50][89]国立暨南大学洪年图书馆略述[M]//国立暨南大学洪年图书馆概要. 上海:国立暨南大学洪年图书馆,1933:3.

[38] 蔡元培等日军摧残文化[N].申报,1932-02-02(1).

[39] 图书馆规复报告书[J]. 暨南校刊,1932(15):4.

[40] 战后整理委员会校舍组工作报告(五月二十三日至六月十二日)[J]. 暨南校刊,1932(20):10.

[41][44]樊守执. 本校战后整理委员会校舍组工作总报告书(七月三十一日)[J]. 暨南校刊,1932(26):9.

[42] 本校战后整理委员会校舍组工作报告(七月十一日至十七日)[J]. 暨南校刊,1932(26):11.

[43] 图书馆工作报告[J]. 暨南校刊,1932(27):9.

[45] 上海国立暨南大学战期损失报告[J]. 暨南校刊(广州),1932(1-2):14.

[46] 张凤. 接收真如有感[J]. 暨南校刊,1932(17):8.

[47] 图书馆行将开放[J]. 暨南校刊,1932(9):5.

[48] 暨南大学图书馆无恙[N]. 申报,1932-05-04(11).

[51] 暨南大学晋京代表返校[N].申报,1934-01-06(14).

[52] 校长布告第四号(中华民国二十三年二月五日)[J]. 暨南校刊,1934(88):5.

[53] 本校图书馆近讯[J]. 暨南校刊,1934(89):7.

[54] 图书馆馆务会议(九月二十八日)[J]. 暨南校刊,1934(108):8.

[55] 校长宴请全体教员演词[J]. 暨南校刊,1936(161):5.

[56] [57]国立暨南大学出版课. 暨南校刊(大学成立九周年创校三十周年纪念专号)[J]. 上海:国立暨南大学出版课,1936(176).

[58] 九月七日开学典礼校长报告[J]. 楼夏操,俞剑华,笔记. 暨南校刊,1936(179):5.

[59] 大学部图书馆馆务会议纪录(九月七日)[J]. 张契灵,记录. 暨南校刊,1936(180):8-9.

[60] 校长报告[J]. 楼夏操,俞剑华,笔记. 暨南校刊,1937(196):5.

[61] 校长布告第一六二号(1937年2月16日)、图书馆主任辞职馆务暂由文学院长兼代[J].暨南校刊,1937(198):2,8.

[62] 本学期图书馆第一次馆务会议纪录(1937年2月19日)[J]. 张契灵,记录. 暨南校刊,1937(199):5-6.

[63] 吴熙祖. 校誉校刊与校友[J]. 暨南校刊(创校三十一周年完成大学十周年纪念专号),1937(213):3.

[64] 何炳松. 呈复本校被敌机炸毁详情(1937年9月)[M] //张晓辉. 百年暨南史 1906-2006.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92.

[65][68][70][72]谢章浙. 潜伏的三年半——母校迁入上海租界内的经历[J].暨南通讯,1941(1)28-30.

[66] 沪市图书馆 战时损失四十万卷 较大图书馆现仅十余所[N].申报,1938-12-06(13).

[67] 暨南大学图书馆. 暨南大学图书馆劫余书目[M]. 上海:暨南大学图书馆,1938:1.

[69] 吴榕藩. 抗战中的暨南大学[M]//战时全国各大学鸟瞰. 上海:独立出版社,1941:260.

[75] 俞剑华. 何师柏丞在建阳[M]//何炳松. 何炳松纪念文集.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253.

[76][77]白文. 暨南大学在建阳情景[M]//政协建阳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建阳文史资料,1987(7):3-4.

[81] 曹聚仁. 暨南故事[M]//本刊编辑委员会. 新加坡暨南校友会四十四周年纪念特刊.新加坡:暨南校友会,1984:105.

[84] 暨大图书馆 馆舍分两处[N].申报,1947-07-19(5).

[86] 上海图书馆协会特设图书馆学讲习科[N].申报,1947- 04-09(5).

[88] 洪年图书馆总务股. 十八年度国立暨南大学洪年图书馆概况[M]. 上海:洪年图书馆总务股,1930:1.

[90] 陈祖怡. 上海各图书馆概览[M]. 上海:中国国际图书馆,1934:148.

[91] 庄文亚. 全国文化机关一览[M]. 上海:世界文化合作中国协会筹备委员会,1934:461.

[92] 曹聚仁. 暨南创校以来大事年表[J]. 暨南周刊,1929,5(5):4.

[94] 康熙字典[M]. 王引之校改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888.

[95] 暨南大学图书馆. 暨南大学图书馆指南[M]. 广州:暨南大学图书馆,1996:3.

[96] 辞海编辑委员会. 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355.

作者简介 罗志欢,男,研究馆员,暨南大学图书馆古籍部主任.

收稿日期 2016-08-18

(责任编辑:沈丽霞)

暨南大学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暨南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暨南大学方面论文范文。

1、大学物理杂志

2、大学论文题目

3、大学物理论文2000字

4、大学心理学论文

5、大学生涯规划论文

6、大学心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