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村官学术论文怎么写 和大学生村官成长为乡村精英的培养路径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大学生村官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大学生村官成长为乡村精英的培养路径

摘 要大学生村官是新时期中国乡村精英的重要来源之一,让更多大学生村官成长为乡村精英,是解决“农村空心化”现象的重要政策选择.本文从人力资本、乡村治理、精英政治三个不同理论视角,梳理大学生村官成长为乡村精英的培养路径,通过文献研究结合逻辑推演的研究方式,找到三者之间的逻辑结构关系,提出大学生村官成长为乡村精英培养路径的整合研究框架,为创新性开展大学生村官工作,完善乡村治理结构提供理论保障.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乡村精英理论研究

1 问题的提出

农村是我国人才最为缺乏的地方, 拓宽农村人才来源是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问题之一.中组部、、教育部等多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工作的意见》为期满大学生村官提供了“留村任职、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学习深造”五条出路(郑明怀,2011).部分大学生村官留村任职,扎根农村,成为新型农村干部,逐步成长为乡土精英(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能够有效缓解“农村空心化”的乡村治理困境,改善乡村治理结构,实现现代农村转型(温铁军,2014).

大学生村官政策从区域试点到全国普及,逐步打开了知识分子回流到农村基层的正式渠道.据统计,目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的占24.1%,其中12.3%担任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负责人(江苏省大学生村官研究所,2014).2014年5 月30 日,同志在全国大学生村官座谈会上提出要“优化整体结构,保持适度规模”.大学生村官制度正处于从扩大数量到优化结构转变的关键时期,重点研究成长为乡村精英的特殊群体成长成才规律更具有时代价值.大学生村官成长为乡村精英的这一特定群体的研究涉及社会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多种学科,需要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本文通过文献梳理结合逻辑推演的研究方式,从精英政治、人力资本、乡村治理三个不同理论视角,梳理大学生村官成长为乡村精英的培养路径,研究三者的逻辑层次关系,提出整合研究框架,为系统开展大学生村官培养工作,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奠定理论基础.

2 人力资本视角下大学生村官成长为乡村精英的培养路径

按照人才发展的过程论角度,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蒋占峰,2011).信息社会中,人力资本是最宝贵的资源.大学生村官是外部嵌入的人力资本,非常有必要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出发,探索大学生村官成长为乡村精英的内在成长规律与动力机制(张申申,2011).大学生村官成长方向的定位上,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立足于增加大学生成长锻炼机会,二是立足于党政后备干部及乡村精英培养目的(杜静.吴国清,2014).结合江苏省调研分析结果,解决“农村精英”来源问题,对“精英帅才”的需求更为强烈(葛培军,2014).选好大学生“精英人才”到农村,其中有组织能力者可培养成“精英帅才”.

部分学者将人力资本研究中的角色社会化理论运用到大学生村官成长的理论及实践中,探索大学生村官成长为农村“精英帅才”的关键要素,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国外关于角色社会化的研究, 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流入本国的移民和外国劳动力身上(MacLellan,2011),体现在社会融入研究(Cameron,2012)、社会排斥研究(PaulE,2014)、同化论研究(Talya s,2014).国内关于角色社会化的研究更多体现在社会融入上,从“组织外部人”转化为“组织内部人”的转变(王明辉,2013).角色社会化融入是任何一项成功的人才流动活动必不可少的社会进程和基本条件(肖任,2013).“大学生村官”从学校到社会、从城市到农村、从学生成为村官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变化,为了适应,要与新的乡村治理环境互动与调整,可以从“经济—社会交往—心理”三个层面适应,逐步从“过客”转化为“主人”(付建军,2010).

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大学生村官”角色社会化的融入过程本质上就是“大学生村官”实现“非乡土人才”向“乡土人才”的角色转变过程(李法霞,2008).大学生下到基层去担任“村官”,不仅在于大学生要在三年中能够“融得进,能发展”,更应该创造条件使大学生们能真正融入当地社会(马抗美,2014).大学生村官作为大学生村官政策这种嵌入性制度的主要参与者,他们的角色融入程度直接影响这项政策的可持续性(马威理,2014).因此,大学生村官角色社会化融入效果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村官”自身的成长成才,也关系到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工作绩效.

通过文献分析及逻辑推演,本文发现大学生村官的角色社会化融入问题,是大学生村官能够成长为乡村精英的关键因素,角色社会化融入视角是研究大学生村官成长为乡村精英的重要理论突破口,经济融入、社会交往融入、心理融入是大学生村官成长为乡村精英的重要培养路径.

3 乡村治理视角下大学生村官成长为乡村精英的培养路径

乡村治理的相关研究成果为研究我国乡村精英结构、权力结构变迁奠定了理论基础.村民自治视角下的乡村精英治理探析(黄博,2013),基于政治文化的视角研究乡村精英与乡村治理(张芳山,2012),基于精英历史变迁的视角研究乡村文化断裂现象(刘博,2008),基于基层政府治理语境中研究乡村精英的嬗变逻辑(吴敏,2014).大学生村官成长为乡村精英的成才过程中,受到乡村治理的内外部动力因素的影响,这些动力因素是大学生村官成长为乡村精英的重要中介变量.

大学生村官政策发展阶段可以分为要素驱动阶段、效率驱动阶段和价值驱动阶段,目前我国大学生村官政策正处于从效率驱动阶段向价值驱动阶段的时期(仲辉,2015).在这一阶段,要调动多个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与动力(张秀华,2014).关于大学生村官角色社会化成长的外部动力主体,观点有所差异,有从政府、村委会、高等院校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崔越,2010),有从国家、当地政府及村干部、当地农民三个方面展开研究(熊顺聪,2011),也有从政府、高校二个方面展开研究展开研究(马德峰,2013).村级两委冲突对大学生村官成长为乡村精英有重要影响,要实现大学生村官与原有村干部的成功对接,即“外援精英”与农村“内生精英”的对接,促进农村新型乡村治理关系的形成.高校、政府、大学生村官成长环境、村民及村落环境是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相关建设动力主体.大学生村官成长的内在动力因素主要包括自我身份认同、职业倦怠、再社会化的主观态度与积极性、心理健康因素、个人胜任力、社会角色冲突、大学生“村官”角色失调的消解(崔越,2013).

执政党应尽快将吸纳大学生村官精英的政治参与,提升到农村基层“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拓宽执行党的政治空间,明确大学生村官成长为乡村精英的相关培养主体,对于不同能力层级的大学生村官构建起相应的培养支撑体系.

4 精英政治视角下大学生村官成长为乡村精英的培养路径

基于传统精英理论的观点,精英政治是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一个政治现象,凡是有组织、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权力精英(Michal,2010).精英政治本质上是政治精英掌权的外显形式(Yoshito,2006;Jenny peace,2013).乡村治理精英具体指在乡村中掌握基层正式权力资源, 在乡村中具有特殊社会政治影响力的公民(贺雪峰,2003).乡村精英是政治精英的重要构成,已成为我国乡村基层治理不容忽视的、独特的政治力量之一.学术界对乡村精英治理这一命题持续关注,对乡村精英治理的研究主要涉及精英治理内涵的界定(Stig Th gersen,2009;王中标,2013)、研究范式(Tommaso,2007;张长立,2010)、话语权来源(黄博,2013)、精英再生产机制(Luan Zhao,2010;韩福国,2014)等方面.乡村精英治理吸纳与培育主要包括本地致富能人、外乡创业成功人才回流等;随着大学生村官计划的不断推进,大学生村官期满分流成为乡村精英的重要来源,大学生村官政策是乡村“后精英政治”重要模式创新.精英理论视角下,大学生村官成长为乡村干部,改变了农村权力结构,重构了家族传统下村庄公共事务的决策结构;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赢得基层干部选取的重要前提是尊重农村社会管理中乡规民约效力,赢得村民的信任.大学生村官通过赢得农村基层选举,不仅能够积累制度性政治资本,更是一次成才蜕变(辛允星,2009;张利明,2013).

乡村治理的重要目标就是找到乡村社会有序发展的路径(刘路军,2014).当前农村内部精英存在年龄老化、人员流失的现象,出现了“空心化现象”.大学生村官计划为农村治理结构改善带来了契机.大学生村官成长为乡村精英带给乡村治理最重要的积极意义是关于塑造基层治理的良好风气上;决策更加中立,能够规避“多数人暴政”,提高乡村基层决策的科学性;能够发挥“多元主体治理”的作用.需要与相关的乡村治理机制实现对接.应重点建立人文关怀的导入机制、求真务实的岗前培训机制、切实可行的工作运行机制、公正有效的考核机制以及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本文认为在界定大学生村官成为乡村精英的内涵及分类基础上,应该综合精英治理理论以及社会学及管理学等跨学科方法与工具,从农村基层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从个体权威形成状况、制度性社会资本积累及社会信任获取三个层面,对大学生村官成长为乡村精英的培养体系展开研究.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大学生村官是新时期中国乡村精英的重要来源之一,大学生村官制度已经到了一个由量变向质变的关键时期.据此,从精英政治、人力资本、乡村治理三个研究视角,梳理大学生村官成长为乡村精英的培养路径.

5.1 不同理论视角的研究贡献

人力资本理论对大学生村官成长为乡村精英的相关研究,明确了角色社会化融入状况是大学生村官成长为乡村精英的重要路径突破口,从人才成长的本质出发,明确了大学生村官成长为乡村精英的三个角色社会化融入路径,即“经济—社会交往—心理”三个层面.乡村治理理论明确了大学生村官成长为乡村精英的动力角色定位及培养机制.精英政治理论从个体权威形成、制度资本获取、社会信任获取这三个方面,明确了大学生村官成长为乡村精英的培养路径与策略.

5.2 整合研究框架的构建与展望

未来笔者将以大学生村官成长为乡村精英的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以质性研究为主,结合定量研究,采用跨学科研究的工具方法,从角色社会化理论视角,揭示推动大学生村官发展成为乡村治理精英的培养路径,合理设计大学生村官成长为乡村精英的成长动力机制,找到隐匿于组织管理行为背后的“神秘力量”,研究集中在大学生村官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力学要素的耦合体系,探索诱发、强化和维持大学生村官成长为乡村精英的能动性制度组合,并探索“当大量大学生村官成长为乡村精英后”的乡村治理新型机制.本文研究成果为系统性开展大学生村官人才培养工作,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郑明怀.论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的障碍及改善[J].中国青年研究,2011(6):86-89.

[2] 张申申.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缺位的对策研究———基于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视角[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265-266.

[3] 杜静,吴国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大学生村官成长困境探析———基于江苏省大学生村官的重点调查[J].南方论刊,2013(4):52-54.

[4] MacLellan Debbie,Lordly Daphne,Gingras Jacqui.Professionalsocialization in dietetics:a review of theliterature [J].Canadian Journal of Dietetic Practiceand Research,2011,721.

[5] Cameron G.Thies International Socialization Processesvs.Israeli National Role Conceptions:Can Role TheoryIntegrate IR Theory and Foreign Policy Analysis?[J].Foreign Policy Analysis,2012,81.

[6] 肖任.大学生村官身份困境及对策问题研究———基于嵌入性制度视角[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6-12.

[7] 张芳山,熊节春,涂宪华.乡村精英与乡村治理———基于政治文化的视角[J].社会科学论坛,2012(9):219-224.

[8] 钟桂荔.村级两委冲突对大学生村官成长的影响[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82-85.

[9] 栗振宇,彭爌.大学生“村官”的“角色社会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7(9):50-54.

[10] 黄博,刘祖云.村民自治背景下的乡村精英治理现象探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3(3):86-90.

[11] 马德峰.大学生村官期满分流及其路径研究———以苏北Y 县为例[J].中国软科学,2013(9):72-81.

[12] 邢亚非,李晓鹏.乡村精英的崛起与政治认同的获得———国家政权与乡村关系新形态的探讨[J].改革与开放,2009(7):31-32.

[13] 姚莉,刘燕.检视与重构:多元竞合的乡村精英治理模式探析[J].兰州学刊,2011(3):51-56.

[14] 刘路军,樊志民.乡村精英转换对乡村治理的影响分析[J].兰州学刊,2014(3):139-143.

编辑张效瑞

大学生村官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大学生村官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大学生村官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大学生发表论文的期刊

2、大学生毕业论文格式

3、大学生投稿

4、大学生小论文范文

5、大学生时间管理论文

6、大学生职业和就业指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