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藏纸境美寻书山相关论文例文 和刘晓翔:梦藏纸境美寻书山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关于免费梦藏纸境美寻书山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梦藏纸境美寻书山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刘晓翔:梦藏纸境美寻书山

从文本出发而不唯文本.为文本提供视觉逻辑和阅读体验,发挥设计师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将情感融入设计之中,你的书籍设计才能动人.

—刘晓翔

许多时候,读书人爱书,除了喜欢书的内容,还会被那些视觉超美、设计独特的书打动,你会觉得手里捧着的是一件艺术品,读它欣赏它,如春风拂过湖面,心之涟漪在享受中舒展开来.书籍设计艺术家刘晓翔设计的书是真正大师级的视觉盛宴,让人如沐春风.

刘晓翔是中国书籍设计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获奖无数,在业内的成就令人瞩目.不仅拿遍国内书籍设计界大小奖项,还是三次“世界最美的书”奖得主,他设计的《姑苏繁华录: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特展作品集》更是同时获得2018年Tok yo TDC AnnualAwards和纽约NY Tdc评审奖这两个平面设计的重量级奖项,手工书《文爱艺爱情诗集》获得台湾2017金点设计奖Best of Golden Pin Design Award 和纽约NY Tdc 2018奖.2015年,刘晓翔成为世界平面设计殿堂级组织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lliance GraphiqueInternationale)成员,AGI创建于1951年,至今中国仅有三十几位设计师得以进入.如此骄人的成绩,足以证明他的实力.

这个60后的山东汉子,成长中的伤怀让他心里有了烙印:因当时环境所致,从上小学那会儿他就觉得来自周围人的态度不友好,令他许久以来很压抑,甚至麻木.他从小喜爱艺术,然而当时家里并不主张他学习艺术,“我母亲觉得学艺术风险太大,尤其是对于我这样家庭的人.”他记得十分清楚,当时著名画家黄胄先生因一幅画受到过非议……所以尽管刘晓翔从小就展现出艺术天赋,但从未真正学习过.直到高中遇到他艺术人生中第一个转折—一位姓田的班主任,刘晓翔才得以学习绘画,走上这条路.

“田老师在学校观察、了解到我在艺术方面的天分后,特意跑到我家去做家访,和我母亲长谈了很久,她反复强调‘你儿子如不学艺术,就浪费了’之类的话.”由此获得母亲准许,刘晓翔才开始如鱼得水地学艺.

你得承认,个人成长背景对其未来发展关系重大.青少年时期,田老师对刘晓翔走上艺术之路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而后来他从纯绘画专业转到同时具备艺术性与功能性的书籍设计上来,也是一波三折.

1997年,刘晓翔全身心投入书籍设计.这时离他大学毕业分配到高等教育出版社已快10年.事实上,油画专业出身的他曾经的梦想是画家,所以刚开始在出版社做美术编辑工作时,他并不喜欢设计,因那时设计不受重视,他似乎又感受到了“小时候那种不舒服”的感觉.

何去何从?当时他走到自己职业生涯的岔路口,面临两个选择:一是走职业艺术家的路,辞职去圆明园或某个画家村专门画画;另一个是留在出版社,看能否将设计捡起来,做点什么成果出来.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对他震动极大的事.当时三联书店举办了“LNWZ书籍设计四人展(书籍设计四人说)”(吕敬人、宁成春、吴勇、朱虹),这几乎是国内最早从观念到实践传递书籍设计概念的展览,有完善的理论框架.看到这个展览,刘晓翔的内心被猛然“击中”:“原来做书籍设计能做到这个份上呀,这跟做纯艺术表现几乎没有什么不同呀!”

就在其时,他得遇恩师吕敬人先生,“是他带我走上这条路的.” 时至今日,刘晓翔觉得对他设计理念影响最大的仍是吕敬人.“从表面上看,我们设计的形式语言不同,甚至完全不像,但如深入到构成书籍的方法论和理论框架层面,就能看到我的设计是建立在吕敬人先生体系之上的设计实践.经过长时间实践注入个性,我逐渐把这个体系延展到有了自己的痕迹.”在他眼中,书籍设计与信息传达领域,有几个人不能忘记:古滕堡、莫里斯、布罗克曼、杉浦康平和吕敬人.

“一个设计师不能只设计一种类型的书籍,如果只做文学书,那遇到科学书怎么办?要尽量广泛涉猎,而这就需要有一个宽阔的平台,让你有完成做各种类型书籍的可能.”也恰巧刘晓翔所任职的高教社,教材分类极广,为他做设计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而作为体制内单位,“要做出点什么,没有领导支持也不可能的”. 刘晓翔坦承.

2012年,刘晓翔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且作品在国内外频频获奖,成为业界知名“最美图书设计师.”面对荣誉,他则将大半功劳归于自己的太太,“她是美术老师,关于设计我俩非常有的聊.其实做工作室就是她的主意,她费尽心血支持我.”他不讳言对于爱玩的自己,是太太“在背后拿着小鞭子”不断督促才走到了今天.

人生大半辈子交给了书籍设计这件事.回首走过的路,他毫不掩饰自己内心的庆幸:“我喜欢做又能以它为职业,真是太幸福了!”

《中国女性》:视觉诗集《美如少年》一书是你最新的设计,如此别致,请问其设计灵感从何而来?其中设计思考过程是怎样的?

刘晓翔:书的设计灵感经常来自很多不同方面,有时就是灵感乍现.做书籍设计,文本首先是激发灵感的一个出发点.设计师根据文本做设计,但又不完全等同于文本或绝对忠实于文本.我工作室设计这本书的灵感来源,其中一个点对当初设计有不少帮助,去年8月,我在纽约见到作者,他自身气质以及他所散发的独特韵味,构成这本诗集设计灵感来源之一.他不同于一般诗人,他本身是学设计的,所以对“视觉”要求非常高.比如他强调一点:设计要有强烈的形式感.这对于一般诗集来说不可能.因大多作者害怕设计所具有的多重性.视觉语言的强烈必定对阅读产生冲击.技法运用得当,为文本添彩;但如果这种设计未能与文本产生多角度交集,则会伤害文本,甚至出现“设计抢了文本”现象.对这本诗集设计的思考过程,首先是在尊重作者想法的前提下展开的,而作者自身独有的魅力对设计也很有启发.比如我们采用非常轻而薄的纸,非常透明的纸张,带来一种朦胧感,都与作者散发的敏感气质有一定关联.《中国女性》:书籍设计不等于简单的封面装帧.请从书籍设计师角度简介一下书籍设计有哪些具体程序,其中关键节点有哪些?

刘晓翔:书籍设计有三个层面:装帧设计、编排设计、还有最重要的一个:编辑设计.装帧设计,它包含书籍装订方式、形式、材料选择等.编排设计,拿《美如少年》来说,其内容涉及到不同风格的城市纽约和印度,其每一页都被设计过,每首诗排列方式均不同,这是版面美学,是编排设计.如书籍设计师不进入这个层面,只做了封面,那就只是装帧设计了.现在市场上这种一灌版就成的书很多.编排设计,更多是一个页面美学和阅读关系的考量.文本和图片如何呈现?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图片摆放与文本配合是否得当?空间布局优美与否,符合文本气质么?这属于编排设计考虑范畴.编辑设计是在上面两个基础之上,注入视觉编辑手段,从而改变文本视觉呈现的逻辑和顺序,增加文本之外可供阅读的视觉符号.编辑设计是一种综合体.它既包含装帧,同时涵盖编排,是视觉呈现的总和.给读者提供不同阅读体验是编辑设计的一个结果.

《中国女性》:确实设计可以被阅读,并给文本加分.通常你用什么标准去选择做一本书的设计?或者说哪类题材更能打动你?

刘晓翔:好设计给文本加分,反之减分.可以从这个角度看,文本有多种载体和方式,传统纸印书籍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与其它载体区别何在?不论设计师、出版人、还是作者,如想通这些,对当前书籍设计存在的问题就有答案了.还有设计实践中,创意来自方方面面.这一点出版方和作者也该意识到.我觉得只有大家各自理解和尊重,才能最终为读者呈现一本有质感的书籍.

对于选择文本,说实话现在设计师大多是被动的,没多大选择权,因为我们是乙方.假如能选择文本,绝大多数设计师愿意去选没有做过的那一种.至少我是这样的.对于没做过的题材或类型有一种去挑战的,是对未知自我的征服.如某种类型书设计得轻车熟路了,再怎么做看上去都像是一本了,那对设计师来说,等于设计生命已经结束.打动我的题材都是那种有难度,或非常独特的.有难度可以理解为文本层级区分多,对设计有高要求,要做新尝试.另外文本作者要求越高,设计师潜能被激发出来的可能性越大.高要求的同时,也要对设计有一个宽松度,或者容忍度.重点考量要放在设计是否有创造性方面,不给设计师这样一个“度”,再好的设计师恐怕也很难做出好书来.

《中国女性》:你在设计中,会考虑使用哪些元素来增添一个文本的价值?

刘晓翔:做设计时,对文本了解,对作者了解,甚至解读到文本之外的东西很重要,同时设计师自身的视野、知识、积累都对设计有很大影响.从文本出发而不唯文本.为文本提供视觉逻辑和阅读体验,发挥设计师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将情感融入设计之中,你的书籍设计才能动人.

《中国女性》:目前市场上一本书有很多版本,你会刻意考虑自己设计的版本如何区别和突出吗?能否给我们归纳一下你的设计风格?

刘晓翔:我的设计是很重视与众不同的.会不会刻意做区别?我只能说既刻意也不刻意.我本人很排斥大家司空见惯的设计,这是我的设计准则,也是我不自觉的行为.我们经常会针对一个设计文本的独特特质进行各种考量,而不去使用那些早已用过的,或反复使用某种符号与视觉语言来对待文本.文本通常有自己的发展路径,能够脱离书籍而在任何载体上流通(它也不需要设计了).但要做成一本摸得到、可翻阅、能携带的书籍,就一定要设计师参与.一个设计师能完全表达一个文本作者的意愿么?我认为不能.这是两个人,会有不同解读.我们可以说,有一千个设计师就有一千个书的面貌.除文本之外,它的装帧形式、材质运用,包括内文的阅读性,都会呈现不同的设计结果.就是文本作者自己,也不能指定读者:“林黛玉长得就是王文娟的样子,你们不能把她想象成另外的样子!”从逻辑上来说,设计作为书的“嫁衣”恐怕是不能等同于文本的,它的视觉形象一定是文本之外的设计师的创造!

《中国女性》:目前我们图书品质在国际图书市场表现并不理想,似乎真正对书籍设计重视的少之又少.对此现状,你怎么看?

刘晓翔:这有多方面原因.其中要问个问题,书究竟在我们生活中处于什么位置?我们为什么读一本书,是出于功利目的,还是为充实自己?现状是现在我们图书都卖成萝卜、白菜价了.从上来说,我们的书几乎是最便宜的,比一些国家的书便宜好几倍.为什么会这样?首先是需要大众有知识无价的思想认识.无价并不是没有定价.

但知识本身并不能用价钱来衡量.如何定价要看它的知识含量以及市场接受度.比如《道德经》只有五千字.你说它值多少钱?恐怕说它值多少钱都不合适.另一个方法是在生活中选取一个物品(),和图书进行交叉对比,可说明它的便宜与贵.比如一条李维斯(Levi’s)牛仔裤,国际市场上大概卖五六十美元.我们这里大概五六百块人民币.但是五六十美元在国外买一本书可能买不到,但在国内五六百块钱一本的书却太少了.

《中国女性》:现在书籍电子化阅读趋势凶猛,作为纸书设计师,会否令你担心?

刘晓翔:目前电子阅读载体众多,但对于纸书我一点都不担心.电视刚进入家庭时,大家都觉得电影没戏了,今后谁还进电影院呢?可是你看现在电影院多红火呀!电影院所提供的视听效果是家庭影院不具备的.纸书也是这样.有电子载体作为它的一个参照物,更加使我们看到纸书到底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看清楚传统书籍的长与短.其实纸书设计师还要感谢电子书的出现,它使我们看到了纸书设计者、图书编辑、出版人,可以将纸书引导到什么方向上去,这些都要感谢电子书的出现.

《中国女性》:作为书籍设计师,你一般买书更侧重审美角度还是内容?生活中除日常设计工作,还喜欢做些什么?

刘晓翔:设计师眼光挑剔,对生活中的一切似乎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买书时,相同文本选择设计美的,这是职业习惯,没办法.如没选择,就选文本了.但其实若买的书不够美,心里会别扭很长时间.可惜目前市场设计不美,装帧材质不太好的书大量充斥.

我平时喜欢读自然和历史方面的书籍.尤其是世界史和中国史我是最有兴趣的.我还喜欢旅行,品尝各地美食,很喜欢咖啡和德国啤酒.现在能出去旅行的时间不多.但我感觉一个人心有多远,世界就有多大,人经历越丰富,思考越多,对自己、对环境、对文化的认知就会越深刻.

梦藏纸境美寻书山论文范文结:

适合梦藏纸境美寻书山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梦藏纸境美寻书山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书刊号

2、中美家庭教育差异论文

3、论文的任务书怎么写

4、中美文化差异论文

5、中美关系论文题目

6、论文用什么纸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