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毕业论文怎么写 和地域文化和作文写作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地域文化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地域文化和作文写作

内容摘 要:中学生应有地域文化自信,要热爱地域文化,研究地域文化、传承地域文化,同时把地域文化当作得天独厚的作文写作资源,把当地的历史、风物、人情等地域元素有机地运用到作文写作中,从而增加作文的文化内涵及艺术力量.

关键词:地域 文化 资源 作文

作文写作一直是高考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何让作文的写作贴近现实,选择合适的素材并进行打磨,既是老师教学的难题,也是学生写作的盲点.本文试结合本地学生的范文,初步探究一番中学生写作中如何发挥地域文化的优势.

一.只缘身在此山中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荣生在《写作教学教什么》中指出“在语文课程里的写作中,学生不得不为了形式的训练去选取内容,内容不得不迁就形式的需要,乃至为了某种形式不得不去假造内容.”最真实的内容是什么,就是生活!不妨将目光投向身边,你会发现那些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或普通或闪光的真实人事物,令我们怀着深深的热爱和自豪的故乡,值得用文字书写下来.

然而太多的学生一味追求“远方”,“高大上”,一拥而上,言必称远离实际生活的“云南、故宫、景泰蓝、大国工匠、西藏朝圣、屈原杜甫”等,或者就是低幼、琐碎的“家长里短、风中顽强的小草”.不仅容易撞车,毫无特色,而且缺乏真实感,不易“入戏”,难以突破,打动人心.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葛剑雄等在《历史学是什么》一书中指出:“我们之所以能够将某个地域作为研究对象,应当是它作为一个整体,与周围有着显著的不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及:“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这无疑给我们带来教学的启发:每个地方都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风物和习俗,在时代变迁中有其特有的人物.作家作品往往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作背景:张爱玲有她的老上海,莫言有他的高密,汪曾祺有他的高邮,沈从文有他的湘西凤凰……而地域文化也是语文教学特别是中学生作文的重要资源.文化不是死的,它是活的,有生命的;文化不是空的,它是具体的甚至细节的;文化不是冷的,它是有温度的,文化是有自身气质、情怀的……我们应怀着深深的热爱和敬畏,并为它做些什么.了解、熟悉、写作本地地域特色文化的那些物,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历史,让他们在自己创作的文字中得以保留,就是一种方式.

二.愿君多采撷

很多学生提起写作文,总觉得无处下笔,没有源头活水,那是因为没有深入自己的生活,把自己生活的地域画卷铺展,耳得之,目遇之.其实我们可以多看看县志的记载,多听听老者的回忆,多听听民间的传唱,那里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泉源.

1.地方特色的风物

我们生活在江苏南通,临近泰州.本地属里下河地区,是里河和下河之间的锅底洼,河汊交错,渔网纵横,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独特的水文化.由此,衍生出独特的风景物产,学生将这些写进文章:乡村里的唤鸭声、鱼米之乡产出的糯米陈酒、挖河道时汉子们的号子等.本地是乡村和城市的交融,与乡村有关的泥土,牵连出一系列的风物:工匠自制的烧砖瓦砖坯、每村必有的土地庙、大麦炒制的焦屑……

此外,县城旧有的建筑,如陆家巷、如意巷,明清时候就有的石板街,建于民国的韩紫石故居,作家王蒙题字的“筱竹书社”;江淮地区特有的柞榛木、八仙桌;特产食物如馓子、糖茶蛋、冷冷等也是很好的散文素材.

2.历史或现实中的人

江淮文化底蕴深厚,气息浓郁,绵远流长,钟灵毓秀,在这片土地上,出现了一个个特别的人物.只要抓住这些人物的“神”,皆可入文.

出生于此的名人有:国画大师王个簃、清末状元冒辟疆与董小宛(水绘园)、实业家张謇、《新华词典》的编者魏建功、著名中医王益谦、民国省长韩国钧、文学评论家汪政等.在本地有声誉的人物:用文言文写作出书《庸人孔见》的余三癫;坚持写作三十年,在《人民文学》《大家》《红岩》上发表作品的海安农民作家周文,;中大街“欲晓旧书店”主人钱玉山等.

3.具有独特意味的习俗、语言、歌谣等

每个地方都有长期生活的人们共同形成的风俗习惯,方言文化,学生耳濡目染,采撷入文,也是不错的选择.

有学生写到“字辈”,每个家族会在每一辈的孩子名字中间嵌入共同的一个字;中秋节家家户户要在院中放桌子摆食物祭月光,食物必须是当地当季的;正月半扎稻草竿,在田野中炸麻串,并歌唱“正月半,炸麻串.人家的庄稼像铜钱,我家的庄稼像盘篮”;农人祭拜土地庙,以柞榛制作土地公公神像;灵果儿(神婆),可以身附亡魂,与生者沟通等.

三.横看成岭侧成峰

1.搜集、整理丰富的材料和信息

因为有些地域文化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渐行渐远,有些随着时间流逝已经完全消逝,有些渊源深远却没有多少人知道,又因为有些历史悠久,多有变迁,细节模糊,怎样去搜集呢?学生可以多向老辈人请教,听他们讲解并做好记录.可以关注一些地方性很强的杂志刊物,比如我们本地有《江风海韵》《城市印象》等,还有一个本地走出的名人访谈类节目《大家有约》.平常阅读时做个有心人,多注意搜寻到本地作家的文章,往往会有收获.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查阅到县志、市志中相关记载.

有学生在完成习作《仪式感》时,写本地炸麻串这一习俗之前,做了充足的功课,向家族中爷爷辈的老人打听,在正月半时和爷爷一起下地亲身观察体验并拍照留念,查阅到2016年2月21日《泰州晚报》上丁世雄的一篇文章《正月半炸麻串》,一系列工作之后动笔,自然有话说,说得好.

2.往过去写,写出历史感、底蕴,写出纵向时间感

可以追本溯源,如名称含义、造字特点、古文诗词、古典或传统文献资料记载等;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其发展变迁,如从明清到民国再到、改革、新世纪,或从家族中太祖辈到祖辈再到父辈.

作家王开岭在散文《人生树下》中写到:“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语出《诗·小雅》,意思是说:桑树梓树乃父母所栽,见之必肃立生敬.父母者,为何要在舍前植这两种树呢?“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朱熹集传》),即让子孙有衣裳穿、有家具使.后来,“桑梓”便成了“故里”的代称.从上古先秦作品写起,阐述桑梓一词的来历,从而引起下文写村庄中树木的重要意义.李敬泽在《芥子之中的灯》一篇中写:觉得“垒”字有意思,如果写成繁体字,上面是三个“田”,下面是“土”.木垒,人们在荒芜的地上开出田来,然后在上面耕作,田上长“木”,生长草木和作物.之所以要从名称造字的角度,解读出荒芜田地上的草木,因木垒书院是在草野之中一点点建立,却又有着坚韧的生命力.

在习作《时间与生命》中,有学生写到:“偶然回想,这份关于时光的信念是否来自上古时代.远在青墩时期,我们的先人就在海滨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他们抛耆草,刻鹿角,制玉斧,在一次次向上天的祈求中,应得到了这时光的信念,并代代流传.”既然要写出本地的时间即历史对生活其中的人们的性情的影响,那就要追溯,抓住江淮地区发掘的青墩遗址,写出文化的源头.源远,才能流长.

3.往外面世界写,写出横向空间感、现实意义

行文的空间应该拓展,可以将城市和农村比较,将不同城市之间不同乡村之间对照,将不同地域、国家之间比较,将虚实结合起来写,即现实和文学艺术音乐等虚构作品中、梦境、想象的东西对照起来写.

李敬泽在《芥子之中的灯》中引入一段钱穆将中国文明和古罗马文明相比较的语段.古罗马文明虽恢弘伟大,却只有一盏很快终结,而华夏文明在大地上星星点点地密布所以气韵绵长生命顽强,两者进行对比,为作者芥子之灯的价值呈现做好铺垫.

在习作《诗意》中,学生将身为普通农民的爷爷在土地庙中的参拜,和远在千里之外的西藏朝圣者进行比较,前者虽然不是特定的宗教,但虔诚和热望近乎信仰般的状态,也有了宗教般神圣的意味.后者是向着远处,抬头仰望向着天上,而前者是向着近处,低头看着脚下的大地.习作《静水流深》中,由小城旧书店主人钱玉山老先生,联想到赫拉巴尔的《过于喧嚣的孤独》中那个在废纸回收站工作的打包工汉嘉,他把珍贵的图书从废纸堆中捡出来,藏在家里,抱在胸口.表达出对实体书店的命运思考,对国人阅读量少的现状,对那些摧残甚至毁灭人类文化的愚蠢行为的痛惜.

这样的超越空间的比对,既丰富了行文的内容,也深化了对本地域文化的理解.

4.准确、细致、形象地描写

“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语言,体验文化.”

既然地域文化特色,由风物和人物来承载,那么必然要描写.描写要做到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人或物,多角度表现其特点;注意生活细节,越具体细致越体现出真实;习俗的描绘,一定要注意场景的刻画.

状物.“红糖水颜色熬得恰到好处了,落入的鸡蛋结茧一样慢慢凝结.”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地写出食物的变化;“瓦片带着股涩土腥味,坚硬却温厚,上面的纹饰依稀可见当年精巧.”调动多重感官,将视觉嗅觉触觉相结合;“七拼或八拼的木材,镂空,雕花,浮雕,劈砍凿削,制成的家具往往静美而耐用.”从连贯的动作着手,因为是要体现柞榛木材在制作家具方面的价值;“吃罢晚饭,平日寂静秀美的村庄一下响起了各家的唤鸭声,音调高低不同,此起彼伏.有尖细刺耳的嗓门,也有不紧不慢、舒缓的音色.东边的刚落,西边却又响起.有的拖着长音,余音袅袅,似与另一头的人打招呼.”虽然只有听觉,却笔力集中,写出唤鸭声的不同情状,如同一场盛大的交响乐演奏会;“我仔细地端详着眼前的这张八仙桌,木色已从刚买的单一色调显出了深浅层次.深的是因为脏,浅的是因为擦拭,被热锅烫到的地方出现黑色.因为氧化,桌面上原本光滑的蜡质也似是因长期使用而腐蚀了,桌面便粗糙起来,但木头纹路仍是清晰可见.”更是独到,将色彩质地等细节的变化写到极致,包含的深厚情感也就渗透出来了.

写人.“远远便望见了,男男女女脖颈一毛巾,草帽,雨靴,布衫.”看似白描,实则以外形服饰的叠加用心点染勾勒出一幅干净朴质的画面;“暮色四合,再慢慢地走近村庄,弥散开来.苍老了的农人还说些什么,每一道皱纹里都是曾经的歉收和丰收.”语言有诗的韵味,完全是山水画的风格,人在画中,这幅画叫自然.

5.深入解读,提升格调

书写地域文化的散文中,除了细致传神的描写外,以议论抒情的方式表达学生自己的理解、思考也很重要,这能提升文章的格调和境界,可以视为文化类散文的“神”.高中学生怎样让自己眼界开阔,思考深刻些呢?

(1)因为江淮地域一半以上地方都是乡村,一些学生借此感悟探讨农人和土地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

“对土地渐生感情,像疼爱自己娃娃一样照顾眷恋这土地,并虔诚地遵从着敬奉土地的仪式,服从以至于捍卫.”“那深藏在农人们内心对土地的热爱便催着他们扛着火把往自家田里走,边走边点着天边的干草.”“扛起麻串的农人,觉得自己扛起的是整个家,那火光熊熊,是希望在生活里看到的爱与幸福,他们从不彷徨到处寻找故乡,他们在这种仪式里一直坚守土地,坚守他们赖以生存的地方.”

现实中,农二代农三代纷纷以考大学和打工的方式进入城镇和城市,淡化了我们对土地的感情,现代化的推进也不断地过度开发损毁着土地,膨胀着我们向土地索取的贪念.人们生的无畏无惧,随心所欲地改造土地.学生在文字中表达这种忧思“让人心痛.土地不该是我们的函数,而该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体.土地与我们之间,有一条不可割断的滚烫的,相依相偎的脐带.”这样的深化,能够引起“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的人的共鸣.

(2)时代的洪流改变的不仅是土地,我们完全可以写出时代感,尝试表达对当下的许多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有学生写“农民,现今一个时常遭人白眼的词.随着社会的演变,日趋病态.城市精英人群谈及农民,并不仅仅是在谈这个职业,而是一种社会等级,一种身份,所谓的文化人戴着有色眼镜上下打量着乡下的农民.这些精英中甚至包括出生在农村的人.”就是对社会转型时期人的身份角色的探讨.

“就这样,我们说着另一种语言,在不是故乡的地方,开始了流浪.不会讲方言的人算不上属于某处的人.”“族谱的消逝仅是表面,更为深刻的是一个家族解散.我们这一代,抑或更早,同辈早已各奔东西.我们这一代,缺少的是那种血脉相连的感觉,不仅仅是与自己的血亲,更是与同族之人,这种感觉给人一种缺失凝聚力的遗憾.但这种力量,这份魅力,再从何处寻,我无从感知.”这是在表达新生代之间关系的疏离,对故乡的印象模糊,缺乏归属感的迷茫,体现一种新式的“乡愁”.

“钢筋水泥做成了如今房子的盔甲,无论城市还是农村,谁都不需要瓦了,充其量也只是豪华的琉璃瓦.”“我吃着工业流水线上生产的花样繁多的零食,总觉的那份精致中少了一点儿什么.”则表现的是农耕文明下的传统手工艺的淘汰.

“黑暗中一株株大榕树无言耸立,被遗忘在村里的老人在瑟瑟寒风中瘫立树旁,支起飘摇的羸弱身躯.望眼欲穿,苦等着终日借口无数的人偶尔的衣锦还乡,让久违的乡音相接,点亮静谧太久的夜空.”“又是一年暑假来临.爷爷打来电话,问我回不回来,我分明听到爷爷渴盼的语气,但爸爸妈妈却让我留下来学习.”将目光投向空巢老人这一群体,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

海安籍作家罗望子散文中记写道:“上世纪九十年代,费振钟、汪政、毕飞宇来看我,我带他们来到石板街.我觉得小县城里也只有石板街拿得出手了.就是在拆迁的日子,我也多次徜徉在废墟里,仿佛是在缅怀,或者哀悼.”学生在作文中也有“一股夹杂着伤感与欣慰的情绪向她席卷而来,竟没来由地想起,这终究也只是一场无用的追悼啊,只因时代的洪流从来不会因了一个人的眼泪而决堤.”都折射出城镇在建设进程中大肆拆迁,割裂历史面目全非却又千篇一律的状况.

(3)从一些本地民间习俗中,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一些哲学的终极命题.

乡间鬼节放河灯沟通生死之届,“毕竟是迷信吧!我心下怅想,这种仪式终究也只是世人的徒劳吧!生死诀然,逐波而下的河灯又有何用?”“在河灯点点中,生与死的终极命题被淡化,人与鬼魂的相遇,只是今人与古人的短暂邂逅.即便已步入科学时代,它作为一种文化与历史的寄托,不会消失,反而源远流长,愈加动人.”这里的老人,过去都是在生前就准备好死后丧葬时穿的寿衣,成为“老衣”,并且在活着的时候,会拿出来在阳光下晒、看、摸,“那时的神情,竟带着微笑.而棺材就放在床边,每年都会重新上新的漆,一层一层越来越厚.原来,死亡不是和生命断然分开对立的东西,死亡就在生命中,和活着在一起.所以,自然坦然地接受,是为活得通透.”在祭祀中的人们,“人们的信仰,其实更像是他们所热爱的生活本身.那终年缭绕的,蕴含着人们对生活的眷念.农人信奉土地,依赖庄稼,而这一切来自泥土.大地是母性的,厚重朴实沉稳包容.故乡人坚信,口中有粮食,肚里有温饱,才能识字,知礼,懂得生活不易.而土地神是这生活的保护神,所以人们膜拜它,膜拜生活与自我的幸福渴望.”近乎宗教.而迷信和宗教,在哲学中非常有探究的价值.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

地域文化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地域文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地域文化方面论文范文。

1、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2、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3、企业文化期刊

4、中国文化论文

5、企业文化杂志社

6、企业文化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