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类本科论文范文 和郊野公园规划设计中地域文化表达探究以深圳大鹏新区坝光白沙湾公园为例有关本科论文范文

本文关于地域文化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郊野公园规划设计中地域文化表达探究以深圳大鹏新区坝光白沙湾公园为例

摘 要:当下有关郊野公园的规划设计与实践,侧重于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的基础上,为城市居民提供科普教育和游憩活动场所,对于郊野公园的地域文化表达较少触及.地方民众对于地域环境的理解和认知,规范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作用于地域环境形成乡土景观.所以,乡土景观及其构成元素在郊野公园规划设计中的文化表达,承载了地方民众对于所栖息环境的尊重与认同,由此获得归属感.同时,也在于教育和规范地方民众在大自然中的意识观念与行为活动,成为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石.以深圳大鹏新区坝光白沙湾公园设计为例,从静态和动态2个方面,探讨郊野公园规划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表达,凸显将文化元素合理地运用到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郊野公园;景观;地域文化;白沙湾

郊野公园概念最早出现于1929年的英国,并于20世纪70年代传人香港,20世纪90年代引入内地.随后国内各大城市开始陆续研究,并制定相应的郊野公园规划方案.

2004 年《深圳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以下简称《规划》),利用城市组团之间的山林绿地,划定了21 片郊野、森林公园(表1),分设核心区、缓冲区和康乐游憩区,以促进自然保育,满足游憩需求,控制城市蔓延.《规划》侧重于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的基础上,为城市居民提供科普教育和游憩活动场所,但对于郊野公园的地域文化表达较少触及.

1 地域文化表达的意义

1.1 地域文化表达是对地域环境的认同和归属

地方民众对于地域环境的理解和认知规定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作用于地域环境形成乡土景观.因此,乡土景观及其构成元素,在郊野公园规划设计中的文化表达,就成为地方民众对于所栖息环境的尊重与认同的载体,民众也由此获得归属感.

1.2 地域文化表达是地域环境保护的基石民众对地理环境的认知逐渐形成规范化的行为,作用于地理环境上则形成了乡土景观.乡土景观及构成其的文化元素反过来教育和规范化了地方民众在大自然中的意识观念与行为活动.而这些良好的意识与活动则成为民众保护自然、物种多样性的基石,促使民众自发性地维护当地生态环境,这也是郊野公园创立的出发点.

2 白沙湾公园设计背景

2.1 区位分析

白沙湾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以下简称大鹏)大鹏半岛东北部的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区内(图1).坝光属于典型的背山靠海地形,西南临排牙山,东北与大亚湾海域相接,东与惠州交界,用地范围沿大亚湾海域呈组团式带形分布.片区内包含18 个自然村,其中白沙湾、坝光村、盐灶村知名度较高,当地人习惯上以坝光指代整个坝光片区.

白沙湾公园用地选址面积约16.82 万m2.作为坝光森林、郊野公园的一部分,绿地系统规划要求白沙湾公园在保育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满足游憩需求.从静态和动态2个方面探讨在规划设计中表达地方文化元素,借助传承保护环境管理方面的传统文化,扭转生态系统退化的局面,同时,推进富有内涵与特色游憩场所的发展.

2.2 白沙湾建设历程

在确定建设白沙湾公园前,精细化工园区和滨海电厂2个建设项目计划,均因存在环境污染隐患,民众反映强烈而落空.2013年9月,政府重新对坝光片区进行评估,最终决定建设无污染国际生物谷,并以坝光村为核心启动区,将白沙湾改建为公园.经过多年博弈,坝光片区建设方案终于尘埃落定,但是期间坝光村民已经搬迁,逝去的家园也难以恢复.因此,在公园规划设计中,表达对地域环境理解和认知的地域文化、地方语汇,可以承载地方民众对地域环境的认同与归属.而这些认知生物、生态过程的传统知识和环境管理实践,对于未来有效管理地方自然资源也具有重要价值.

3 白沙湾公园设计中文化元素的应用

3.1 文化元素

3.1.1 大鹏文化.大鹏原住民属于客家人的一支,对坝光地域环境的认知和理解,形成了非物质形态的地方性知识体系,体现在生活、生产方式上,具体包括民间传说及其载体语言、地方戏、风俗礼仪、节庆活动、手工艺和有关自然宇宙的知识与实践等,呈现出多样化和细节化的特点,可作为文化元素应用于郊野公园规划设计(图2).

同时,这些非物质性的地方性知识与地域环境的共同作用,还会表达在地方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物质空间上,体现在村庄聚落、土地利用和水资源利用的人居模式上.比如,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大鹏所城是深圳最早的城市雏形,也是明清时期我国南部重要的海防重镇.从当地自然资源管理与战略防御2 方面,结合形成的地方文化,在物质空间形态上的表达,是传承地域文化的最好载体.

3.1.2 动植物生态资源.(1)植物群落:坝光最负盛名的除了海洋资源外,还拥有深圳仅存的五大红树林片区之一,早期近千亩,现在只剩4hm2,而且这个数字还在随着开发的深入而逐渐减少.白沙湾主要为红树林和水瓮林,盐灶村还有部分保存完好的古银叶树林.但是近年来由于拆迁,部分古水瓮林已经受到破坏,盐灶村沿海滩涂湿地也因开发而大面积减少.

红树林不断锐减,不仅是物种个体丧失,而且造成栖息其中的生物失去生存空间.区域生物多样性减低,海岸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不再能够为人类生产生活防风抵浪.因此,在郊野公园规划设计中,既要重视植物群落本体的保护,也要通过开展海洋环境保护的自然教育,敦促地方民众、政府和企业重新审视经济发展与自然的关系.

(2)动物生境.白沙湾天然的植物群落和湿地生境吸引了大量南下迁徙的候鸟以及各类野生动物.根据现有文献资料显示,坝光片区野生动物种群丰富,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都有一定分布.红树林湿地为这些候鸟和众多两栖类爬行类等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尤其是鹭科、鹬科这些以滩涂湿地为主要觅食区的禽类,其生存环境更需要重点保护(图3).

人类活动会影响动植物的生存状态,作用于生态系统.地方社区所拥有的认知环境和生态过程的传统知识,小规模的环境管理往往倾向于多样性,把资源使用的压力在时间和空间上分散开来.这些多样性的文化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修复至关重要.

3.2 表达方式

规划设计中的文化表达不仅包含物质文化,还包括诸如风俗礼仪、节气活动、地方戏、手工艺、传说及方言等非物质文化.本文就从静态和动态2个角度,阐述如何将文化元素体现在白山湾公园设计中,.

3.2.1 静态形式.所谓文化景观静态形式的表达是指在设计中采用静止、固定的具象形式体现地域文化.有以下3 种方式:

(1)本土材料的运用.坝光有丰富的海洋资源,遍布海滩的贝壳海螺可以作成墙面装饰材料与旅游工艺品.比如,广东江门茶坑村的村民用牡蛎壳作为房屋外墙装饰材料(图4),一方面特殊的肌理展现出独特的艺术美感;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墙体和风雨的直接接触,延长房屋使用寿命.

在园路设计中,选用当地常见卵石或者海沙,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对资源的浪费.在一些密林景点道路中铺设木栈道,木材原料可选自当地废旧渔船.

(2)景观小品与建筑.坝光搬迁从2008年开始到2014年基本完成,历时6 年,这期间坝光村民为了城市建设选择让步.因此,在公园中应择部分区域,以景观小品的形式记录下坝光的搬迁史,让每个来到白沙湾公园的坝光人和游客都能看到这段故事.既具有一定教育意义,也是地域文化较好地表现方式.盐灶海滩边放置破旧渔船,不仅丰富了景观意境,同时也在诉说这里曾经忙碌的生活状态,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为鸟类和其它生物提供栖息地.公园水塘与滩涂中设立候鸟柱,在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兼顾其他物种的生存环境,既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举措,也是传达海洋文化的重要方式.

(3)动植物元素运用.白沙湾的盐灶村因保存有众多古银叶树而久负盛名,与大鹏半岛众多珍惜野生动物,一起共同构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而在设计中将这些本土动植物素材运用在标识系统、照明系统等城市家具中,便是文化元素的自然融入.

在植物选择上,要做到对古树名木不开挖、不移栽,为有一定历史的古树做标识牌或石刻说明.在古树群落较多的区域设立保护区,禁止游客进入.植物设计中,尽量选用当地本土植物花卉.

3.2.2 动态形式.(1)参与体验式.动态在这里是指相对于静态而言,用活动、参与性的方式表现文化元素.白沙湾公园东部临海,由于建材市场对白沙的需求,导致如今“白沙湾”没有白沙.因此,为了还原历史尊重当地文化,建设时在滨海走廊区域回填白沙,让游客通过双脚感受当地曾经的历史文化,这便是文化景观元素的动态表现方式之一.

让游客亲自参与动手可以增强游客体验感.比如,在游客中心开设手工坊,自己动手用当地植物、贝壳等素材,制作标本或纪念品带回家,不仅可以普及生态知识,也是进行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图5).

很多文化元素的运用如果脱离了生态保护的主题性,再完美的设计都是无意义的.盐灶村傍晚赶海是当地一个常见的娱乐活动,在设计时根据潮汐时刻,制作潮汐表,并开放滨海走廊海滩.让游客和村民一起参与赶海,捡拾贝壳牡蛎、文蛤等海产品,观察海洋滩涂动植物的生长环境,在活动中体验坝光的淳朴和原生态文化.但也要注意控制流量以及对周边生态的保护.

(2)开展自然教育.根据深圳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要求,郊野公园康乐游憩区应体现科普教育功能,而白沙湾公园的自然生态优势是开展自然教育活动的良好场地.尤其是作为科技生物谷的坝光片区,自然教育定会成为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活动形式(图6).具体形式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展开:①自然教育中心:

自然教育中心为开展自然教育活动提供必要空间,可选择公园内游务中心作为主要场所.利用白沙湾公园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制作相应科普标识牌,开设相应课程进行室内外双向教学活动.通过招募志愿者等形式,为小朋友们讲述存在我们身边的奇妙世界,让孩子们亲自参与进来,养成爱科学、爱自然的好习惯,自觉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让孩子们了解自己这座城市与自己的关联,发现深圳的美.

②自然探索小径:自然探索小径是为适应自然教育课程,以动植物分布情况为基础,结合公园园路而设定步道.小径路线设计应根据园区植物种群分布来布置,小径可以为自然教育活动增添更多探索乐趣.适当开放部分限制区域,由专业人士带领参观、学习,也可开辟一些无需过度开发的山林地区,让孩子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充分发掘探索大自然的奇妙路径(图7).

具体操作上,可学习西方国家和上海、广州、港台等地的自然教育活动经验,邀请当地动植物园管理员和高校教师为专家指导,以大学生和社会爱心人士为教师主体,每周定期举办自然教育活动.内容上可介绍白沙湾生态公园物种群落、当地生态环境、气候变化、都市农业等自然科学知识.“治疗”现代都市生活下人们的“自然缺失症”.形式上可以让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参与,除了标识牌,还可以在游客驿站内增加相应的讲解服务.

这些具体的动态形式,将坝光、大鹏文化生动、直接地展现在游客面前,让人们来到白沙湾公园,能切身感受到这里不仅是一个美丽的郊野公园,更是大鹏半岛上最具特色的景点.

4 结语

我国正经历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深圳更是经历了从小渔村到大都市的奇迹崛起,但是人类的生活仍然依靠生态系统的支撑.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文化,因为其决定了人对于自然环境的态度,决定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需要更多的创新设计,改变人们保护自然、利用自然和再现自然的方式.地方社区认知环境和管理环境的过程与实践形成的传统知识,以及传统知识与地域环境共同作用形成的文化景观,是我们规划设计的宝贵源泉.

郊野公园作为保育自然环境,控制城市蔓延,承载游憩活动的绿色基底空间,在其规划设计中,表达地域文化,对实现环境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域文化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地域文化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地域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2、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3、企业文化期刊

4、中国文化论文

5、企业文化杂志社

6、企业文化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