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病虫害相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与蘑菇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相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病虫害论文范文参考下载,病虫害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蘑菇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

摘 要:蘑菇作为独山港镇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近几年该产业发展迅速,全镇种植面积达到26.89 hm2,比上年新增3.11 hm2.如何稳定蘑菇产业,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增加菇农收入,是一个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为此,开展蘑菇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示范工作,强化蘑菇生产中关键点技术指导,通过综合防治技术实现节约增效,从而真正提高菇农经济效益.

关键词:蘑菇生产;病虫害;推广技术

1 实施要点

1.1 蘑菇生产前期

1)菇棚与环境.目前,全镇实现了100%标准化大棚面积生产,采用隔热防火材料新型菇棚面积占63%,采用钢管、隔热防火材料、棚顶安装微喷设施和棚内安装加热管道的新型全配套大棚面积占11.6%.新型菇棚内外相对整洁、卫生,减少了杂菌、病虫害的入侵.

2)选用良种.示范区全部采用AS2796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提高了菌种的抗逆能力,避免和减少后期用药.

1.2 蘑菇生产期

1)做好大棚及周边卫生工作.蘑菇废料和棚内床架、地面都是病虫喜欢栖息的场所,是引起下季病虫害发生的来源,旧菇棚及蘑菇废料是疣孢霉、菇蝇、线虫等侵染的主要来源,认真做好菇棚、床架及地面的消毒处理是关键.在春菇结束后,及时清除废料,拆除床架,用高压水冲洗菇房、床架,打破病菌害虫的休眠状态,并在7~8天后用敌敌畏+扫螨净+多菌灵喷雾,密封几天对棚进行初步消毒.在稻草建堆前对菇棚周边杂草进行灭除,做好开沟排水.老棚再去除表面泥土1~2 cm,并撒上生石灰.

2)做好发酵前准备.按照培养料配方,备足各种原料,要求原料新鲜、干燥、无霉变、无病虫.选择地势高、干燥、近水源、环境卫生的地块作堆料场.全面实行厚料栽培,要求每111 m2投放稻草3 000 kg左右,与传统的1 500 kg投料量相比,相当于增加了一倍的栽培面积,在当前3季节出菇的生产方式下,厚料栽培的增产作用非常明显.

3)抓好培养料堆制发酵.合格的培养料只适宜蘑菇生产而不利于其它生物的生长;反之,不合格的培养料会导致病害的大量滋生和蔓延,危害蘑菇的产量与品质.所以生产优质培养料,提倡所有面积进行二次发酵.前发酵做到一堆三翻,先预堆1~2天,此时料堆内温度可达70℃,使大部分病虫死亡.后开始一翻5~6天,二翻7天,三翻5天,翻后再醒3~4天,掌握前发酵总用时23天左右,翻灰阶段加足水与辅料,最后达到成熟度、含水量、酸碱度三项指标适当.前发酵结束后趁料热进入已消毒的菇棚,集中堆放于中上层后关棚升温,进行后发酵.发酵特别注重巴氏灭菌环节,要求第三床架料内温度达到58~60℃,并保持24 h左右.然后逐渐通风,待料温降到45℃时可开棚,前后时间掌握在10~12天.后发酵结束后料呈暗褐色,放线菌大量繁殖遍及整个料层,无氨味,为合格培养料.

在培养料进棚前5~7天密闭菇棚,每111 m2用甲醛2.5 kg进行熏蒸,进行第1次正式杀虫灭菌.

4)发菌期综合防治.选用AS2796品种,在季节安排上我们要求在元旦前出一潮菇,按这个时间来倒推最迟播种期,大部分都做到适时播种.后发酵结束后开棚翻格前用敌敌畏加磷对菇棚外四周进行除虫.翻格时将培养料充分抖松后均匀铺于床架上,并根据料干湿情况确定是否补水.播种时先将2/3菌种种入料内4~5 cm处,另1/3菌种撒于料面并轻轻压实.种好后用葡萄糖+扫螨净+阿维菌素的配方结合料面水喷于料面,作用在于促使菌种萌发和第2次防虫.

5)重视消毒及防虫,抓好出菇管理.蘑菇不覆土,只长菌丝不出菇,覆土以后蘑菇才会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我镇多数菇棚采用砻糠河泥作覆土材料,它的特点是工艺简单,就地取材,管理方便.覆土时将砻糠河泥均匀摊于料面,厚度在2~3 cm,覆完后适当通风至河泥无自由活动水后关闭门窗吊菌丝.出菇期间要协调好水、温、气三者的关系.一般以打空气水为主,不喷床面水,二潮菇后根据出菇情况与天气掌握一潮菇一潮水.前期气温高,蘑菇生产也旺盛,应加强通风换气.秋菇后期气温除到10℃左右时通风应选在中午前后,并多开朝南通风口.一般在12月20日前后寒潮来临,气温迅速下降前开始双膜覆盖,并在南端搭建采暖棚来促进增温,同时配合地风洞促使棚内温度均匀.

1.3 蘑菇生产后期

1)适时采收,确保蘑菇商品质量.当蘑菇长到2~4 cm即可采收,菇棚温度高早采,菇棚温度低迟采,出菇密度大早采,出菇密度小迟采,采后应清除床面死菇老根,并运至远离菇棚处.

2)做好蘑菇废料清理、大棚整修及环境卫生工作.春菇结束后及时清除废料,并对菇棚进行初步消毒处理,防止病虫害进行下个生产季节.

2 实施保障

2.1 加强领导分工合作

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建立了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加强分工合作,使宣传发动、培训辅导、检查指导等工作有序进行.成立技术指导小组,加强项目技术指导工作,并及时制定了项目实施计划,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2.2 开展技术培训宣传

种菇水平高低不同,种菇年限长短不一,应用技术各有千秋.技术培训须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实施本项目共举办了2期培训班,分别邀请张兆平、气象局汪武峰做了蘑菇标准化生产与蘑菇与气象知识培训,并在培训会上发放《浙江食用菌》杂志120份,技术资料240份,质量安全生产资料400多份.为了使适用技术让广大菇农都能掌握,开展了12期广播特稿,包括:蘑菇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农药应用等.

2.3 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

在劳动力日渐紧张的情况下,在堆翻灰阶段请来翻灰机进行机械化翻灰,共有12户约22 222.2 m2进行机械翻灰.新材料覆盖率达到63%,保温廊棚应用率45%,钢管大棚约31 111.1 m2,树立了常年高产稳产示范户.同时专职蘑菇辅导员产前挂钩生产资料,产中隔三差五到户入棚检查指导,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2.4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

通过广播宣传、会议提醒、手机短信等方式让菇农在生产中始终牢记人身安全及产品质量安全.产品质量安全 主要抓源头、抓产后.源头上采用无公害农药替代传统高毒高残留农药,并与菇农签订好安全生产协议书.产后收购点上禁止对蘑菇进行漂洗,并不定期进行走访检查.蘑菇上市期间加强对产品进行检测,今年总抽检200批次,合格率达到100%.(下转第234页)

3 实施成效

今年从秋菇开始堆料以来天气状况,非常有利于蘑菇的生长,第一潮蘑菇每0.1 m2普遍达到0.3~0.5 kg.周边蘑菇播种面积减少,市场对蘑菇需求旺盛,秋菇市场行情好,平均每0.1 m2达4元左右.

通过对常年调查15户,面积约33 444.4 m2的菇农数据显示,2017年平均为12.49 kg/m2,比2016年增产0.49 kg/m2,对照年初制定的增产0.45 kg/m2的指标,完成率108%.

4 实施体会

综合技术措施减轻了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使用量,确保农产品安全,提高了单产使广大菇农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从而推动蘑菇整个产业健康持续发展.1 111.1 m2蘑菇需雇工153工,全镇蘑菇可吸纳3.7万个工时,支付工资在300万元以上.同时在蘑菇产前产后活跃着一支稻草经济人队伍,对全市蘑菇产销环节中起到流通渠道和桥梁作用.另外,稻草利用减少了秸秆焚烧;蘑菇种植中用到的大量河泥起到了疏浚河道的作用,为美丽乡村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蘑菇生产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当前的环境下必需改革才能继续发展壮大,在不远的将来也必将走向机械化替代部分人工作业这一步.

参考文献

[1]朱妍梅.新疆双胞蘑菇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北京农业,2014,(9):116.

[2]刘叶高.蘑菇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J].农业研究与应用,2005,(2):38-40.

病虫害论文范文结:

适合病虫害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病虫害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